直用耐心和真心关爱着我们、理解着我们,那我们真的很幸运,要好好地珍惜,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一定面对的,都是无人关注、无人理解、无人鼓掌的状态,那我们就要给自己发成绩单,给自己建荣誉堂,让自己感动自己。
如果契可尼效应告诉我们,那些美好的、成功的记忆难以留存,那我们就要学会将他们记录下来。
很多抑郁患者都有记日记的习惯,那么我们不妨专门写一本“成功日记”,只在里面记录成功的事情、快乐的事情、美好的事情。我们要通过这本“成功日记”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强大、我们的不输于他人的地方、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
很多历史上的成功者,都曾经跟我们一样有着深深的自卑。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左眼斜视、右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残疾令他极度自卑;美国总统林肯曾为自己的出身自卑;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悲凉的身世也让他非常的自卑。
自卑、痛苦、疾病、伤痛、挫折,从来都不仅仅是厄运,它也可能是礼物。就像是毛毛虫的茧一样,我们能够作茧自缚,同样能破茧重生。
不曾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只有经历过最深邃的幽暗,才能迎来最明媚的光芒。
对于抑郁患者来说,其实很多打击和困苦,都是我们自己主动去寻求的。我们害怕自己的幸福账户被透支,所以总想通过自我折磨来为账户充值。
可是我们在习惯性的努力之中,却忘记了享受。
其实我们时常在对自我的折磨中,忽略了自己的自私。我们这种通过压抑自己、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的行为,从本质上,还是对他人注意力的一种剥削。
我们自私地认为大家理所当然的需要关注自己,理解自己,而如果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和理解,我们就会觉得不平衡、不服气,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哭闹着,想要重获他人的关注。
要想真正走出这种怪圈,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底层逻辑,即———“我需要他人的关注”这个概念。
我们不是演员,我们的生活也不是电视剧,我们不需要收视率和观众,我们需要的是生活本身。
我们所有取得的成就,都是为了取悦自己,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我们不需要为了鲜花和掌声去写自己的剧本。
我们的生活不是小说,不需要为了读者的共鸣和流泪而刻意编造痛苦曲折的情节和催人泪下的场景。
若是恃才傲物,何惧特立独行;本就无人问津,何妨高歌起舞;已被众人抛弃,不如放飞自我。
他人的关注,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束缚。若是失去他人的关注,不妨先去感受自由。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最高级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其实我们不妨认为,需求的层级,并不是一定要一层层逐步实现的。
没有归属与爱,没有尊重,我们就无法得到自我实现吗?
现代硅谷“钢铁侠”埃隆·里夫·马斯克,是很多人的偶像。他天才般的能力和疯子一样的设想,令许多人大开眼界,他的人生,也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剧本。
可是即便是这位年少成名、一路高光的开挂少年,也曾经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马斯克也迎来了人生低谷。他的火箭三次发射都失败了,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因为研发成本过高,Tesla也濒临破产。
他曾在跟妻子度蜜月期间,被公司员工发动“政变”,强迫他退出公司CEO的职位。
他曾被排挤出自己创立的paypal决策团队。
他的spacex公司曾经面临经济危机和三次发射失败的阴霾,不得不经历背水一战,而他的特斯拉公司也同时面临破产,更恐怖的是,在统一时间,他的妻子也跟他离婚。
2018年特斯拉再次面临破产,他自己都说,这一年,他老了五岁。
在生死存亡之际孤独前行,在一无所有之后东山再起,所有强者的剧本都是这样大起大落,《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绝大多数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对于抑郁患者而言,这样的状态仿佛更多,这便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许我们无法成为马斯克那样引领时代的人,但是生活本身,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作为抑郁患者,我们能够扛住常人看不见、无法理解的这种强大压力,已经是一种非凡的成就。
我们无需去诉说,只需要自己为自己鼓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我们不需要跟其他人去分享这些心路历程,只需要保留这些微光在自己内心,去温暖自己。
当我们中有一天熬过了这一切,这些苦难也将成为我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