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慈善基金会丰富了捐助渠道。”
“好的苏总,我会找时间和他聊聊的。”
“你们还可以考虑积极地与高校开展合作,让国内外的顶尖学者参与到项目中来。我们出钱拿成果,他们出力赚名声,这是双赢。”
仅仅人才这一条,苏秦就和潘和聊了整整一个小时。
颇有些当年学校校长站台上对学生们说那句:“下面我简单讲两句”的感觉。
不过从侧面来看,这也体现出了苏秦的人才的重视。
企业做得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会变得更强。
很多人不理解后世许多高科技公司为什么对40岁以上的老员工格外苛刻,反而对刚进公司年轻人委以重任。
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员工的思维已经固化了,而公司又需要新鲜血液的浇灌。
当然,像那种超过35岁就失业的程序猿段子,在苏秦这里是行不通的。
他对于资本主义那一套将员工当做工具。
好用的时候当宝贝,没用的时候当垃圾的手段嗤之以鼻。
程序员确实越年轻越有活力,但不代表岁数大了就失去作用了。
技术水平高的晋升为技术大牛。
技术水平一般的转为管理阶层。
技术水平差的可以保留级别换个岗位再重新开始。
都是为公司熬过夜流过汗的,怎么能说抛弃就抛弃呢?
苏秦一直都非常不认可后世在企业间流行起来的末位淘汰制。
有知名的教授学者在网络上为末位淘汰制洗白时说过一句话。
被淘汰的,永远不是年纪大的,而是年纪大但没本事的。
呵呵,这句话从本质上就认可了淘汰制这种冷血的制度。
从资本家的角度上来看,不能创造利益的员工,当然只能被淘汰。
可是从人性的角度上来看,那些被淘汰了的员工又做错了什么呢?
他们也是有父母有儿女的普通人,
他们也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才走向社会的普通人,
他们也是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的普通人。
就因为能力不足,或者说能力不如其他人,就应该被企业淘汰吗?
在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天才才是少数的。
普通人难道就没有生活下去的权利了吗?
这个社会对普通人实在是太苛责了。
它逼着你努力,逼着你学习,逼着你不停进步。
内卷。
这是苏秦重生前社会上不停被提起的词语。
而内卷的伊始,正是源自与对普通人的压榨。
在资本家的眼中,恨不得一个人干三份工,拿半份工资。
所以普通人不得不干五份工,去争取一份工资。
苏秦偏偏不打算这么做,精英也好,普通员工也好,只要进了梦幻集团,那就从此告别内卷,告别996。
福报什么的,在这里行不通。
-----
苏秦把所有内容都讲完之后,问潘和:“老潘,你有什么想法吗?”
潘和检查了一下自己记录的笔记,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
苏秦敏锐的发现了潘和的神色,问道:“老潘,有话就说,对我有什么不好说的。”
潘和合上笔记本,稍微有些难为情的说道:“苏总,您说的这些工作,我怕我做不好。”
还不等苏秦开口,潘和抢着说道:“苏总,不是我推卸责任,要是你交给我技术方面的问题,我绝不二话。”
“不过行政管理方面,现在管理整个公司对我来说已经有些吃力了。你一次**代了这么多的工作,我怕出岔子。”
“苏总,其实我早就想找机会和你聊聊了。比起管理一家公司,我更喜欢在实验室里待着。”
潘和露出一副愧疚的表情说道:“苏总,我愧对你的信任了。”
苏秦有些怒其不争的叹了一口气,道:“老潘啊,你这让我怎么说你啊,别人想法设法捞权利,你倒好,还嫌手里的权利烫手。”
潘和是在京城梦幻科技试验园区建成后,第一批招募的技术人员。
这批人有个特点,由于公司初创,公司人手不足。
所以这批技术人员每个人都是苏秦和沈博士两人亲自参与招聘的。
潘和在这批人当中,不管是性格还是技术能力都是佼佼者。
所以苏秦才对他予以重任。
可惜啊……
苏秦没有立刻答应潘和的请求,不过也没有当面回绝。
他现在暂时还没有足以扛起梦幻技术研究公司大旗的合适的人选。
说到底,还是人手不够啊。
人才。
这该死的人才。
【作者题外话】:最近都是三千字的大章,量大管饱。
本扑街码字速度是慢了点,但内容丰富啊~
(别打人,我继续码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