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不敢抬头直视冯提学官。因此,陈晏君并没有看到冯提学官的面容。
现在陈晏君被叫到了冯提学官面前,与冯提学官面对面,那要是在不抬头看就是大不敬了,如同后世的时候学生与老师讲话,要直视老师的眼睛,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一样。
虽然现在不能直视冯提学官的眼睛,但是抬头看一眼冯提学官以示尊重还是可以的。
因此,陈晏君抬眼一看,只见这位冯提学官年龄四十岁上下,目光清正,看着像是一个极为严肃刚正之人。
陈晏君心道,想来这位冯提学官确实应该如坊间传闻那般不喜欢弄虚作假,幸好自己也讨厌弄虚作假,并且还是具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
陈晏君微微愣神后,坦然自若的对冯提学官拱手作揖道:“学生陈晏君拜见提学官大人。”
看着陈晏君如此淡定从容,冯提学官对于刚才自己觉得此人弄虚作假的想法又不确定了,弄虚作假之人面对自己一介主考官能有如此冷静吗,能有如此好的定力吗?
难道说他真的都认真做完了,真的具有真才实学,还是说他是又有什么其他的依仗?这冯提学官也是一个表面严肃正经,内心活动丰富之人啊!
因为冯提学官为官多年,早已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即使他的心里有着百般猜测,面上也是不会表现出来的。
其实这也是从政的人具备的基本素质,“表面笑嘻嘻,心里在骂娘”,而那种喜怒于色的人从政的话是走不远的。
陈晏君前世也是一个这样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要不然他也达不到如此高的高度。
因此,等到陈晏君行完礼后,冯提学官平静的说道:“嗯,你是今天第一个交卷的,想来是胸有成竹吧。本官现在就当场批改你的试卷,你在一旁等着吧。”
陈晏君并不知道冯提学官心中所想,更不能直视其双目,判断其心情。更何况即使可以,陈晏君也不一定看得出来,毕竟他们都算是“千年的狐狸”了。
当然,陈晏君即使知道冯提学官现在的想法,也已经无济于事了,毕竟现在已经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于是,陈晏君再次躬身回答道:“学生的试卷能得到大人当堂批阅,实乃学生之大幸。”
冯提学官打开陈晏君的试卷仔细的批改起来,一边批改一边感叹此子真有真才实学,要不是这份试卷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完成的,他都要怀疑这是哪个精通算学和律学的大家写出来的了。
《明算》的题目全部做对了,《明法》中对于人物的判决更是合情又合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以为这是一位通达老练的刑部官员的判决了。
于是冯提学官掩盖住陈晏君的试卷,看着陈晏君,紧接着考问道:“你《明算》不错,所有题目都答对了,想来是精通算学了,那本官现在来问问你,‘一百馒头,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陈晏君一听这不就用是小学数学题吗,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于是陈晏君稍加思索,就回答道:“禀提学官大人,学生现已算出,大和尚二十五人,小和尚七十五人。”
对于陈晏君能够立刻回答出来,冯提学官很是惊讶,问道:“你是以何法解开的此题。”
陈晏君心道,当然是一元一次方程了,不过不能如此回答,于是,陈晏君回答道:“学生是将三个小和尚和一个大和尚放在一起为一组,共吃四个馒头,一百个馒头,共有二十五组。因此,就可以得知小和尚七十五人,大和尚二十五人了。”
听到陈晏君的回答,冯提学官心道,看来此子确实精通算学,且思路条理清晰,当今陛下,也开始注重算学,这也是自己将题出的稍微难些的原因。
于是,冯提学官又问道:“你的《明法》做的也不错,判词写得很好,那现在本官来问你,你认为律法和情理哪一个更重要?”
问完这个问题冯提学官就后悔了,这是如今朝堂上百官正在争吵的一个问题,朝廷有一位劳苦功高的老大人,但其唯一的孙子却杀了人,并且行为相当恶劣,对于这位老大人的孙子如何叛决,朝廷有所争议。
有的官员说老大人劳苦功高,不应让其绝后,有的官员则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更何况还是以如此残忍的手段。
现在将这样一个难题来问一个参加院试的学子是有些为难人。冯提学官刚想说你可以不用回答了,就听到陈晏君清脆的声音传来。
陈晏君听到冯提学官的提问也很疑惑,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倒不是很难,自己前世的时候就没少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这怎么像意有所指呢?
不得不说陈晏君不愧是前世身居高位的人,政治素养就是高,可不就是意有所指吗。
但是陈晏君也管不了是否意有所指了,快速理了理思绪脉络,对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