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结束之后,唐明德欣喜若狂地得知自己获得了会元的头衔!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得水却不幸地名落孙山,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自县试以来,他在科举考试中的道路一直一帆风顺,但这次的失利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伤感之余,牛得水开始思考其他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定走上大挑拣选之路,但这意味着他还需要再参加两次考试才能前往吏部登记,并在内阁大堂接受选拔。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暂时返回家乡,默默等待三年后的下一次会试机会。
回到家中的牛得水并没有气馁,反而将这次失败视为人生的一次历练。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在家中埋头苦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他也积极向师长和同窗请教,寻求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时光荏苒,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牛得水再次踏上了会试的征程,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定。这一次,他带着更加成熟的心态和扎实的学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在会试的考场上,牛得水沉着冷静,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他凭借着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成功地通过了层层考核,最终金榜题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唐明德留在京城,等待着殿试之前的覆考和殿试。会试结束后,紧接着便是覆试环节。这个覆试可不简单,它的目的是要确定每个贡士的等级名次。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因为贡士们能不能进入殿试就在覆试决定。
覆试一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若是不幸被评为四等,那可就惨了,将会被罚停殿试一次!这就好比留级一般,得再等下一年才能参加殿试。而一等、二等和三等的贡士,则可以顺利进入到殿试环节,向着更高的荣誉迈进。
唐明德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除了埋头苦读,还四处寻找资料,与其他士子交流心得。他知道,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迎来了覆试的日子。殿试时间在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唐明德信心满满地走进保和殿,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殿试作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坐镇主持,故而又名御试或者廷试。这种考试形式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让皇帝能够直接参与到选才过程当中,并根据自身的判断来排列这些贡士们的名次。
对于朝廷来说,殿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选拔方式,更是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笼络住那些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国家所用。同时也向天下人表明,朝廷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清代时,殿试通常会在保和殿内举行。所有参加殿试的应试者都是已经通过层层筛选的贡士,这意味着他们都拥有着相当高的学识水平。而且在这场考试中,不会有人落榜——只要参加,就一定能成为进士。不过虽然不存在淘汰机制,但每个人最终获得的名次还是有所区别的。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仕途发展以及所能享受的各种待遇。
4 月 21 日清晨,天空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经过礼部会试层层筛选而出的 273 名贡士,在监考官的带领下,自东华门缓缓步入中左门,静静地伫立在此,等待着后续的指令。
与此同时,捧题官以及内阁官员则由内阁出发,经中左门抵达保和殿。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皇帝钦命的试题放置在殿内东侧的黄色案板之上。
新贡士们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下,整齐有序地来到丹陛两侧列队。按照会试中的成绩排名,单数者位列东侧,双数者位列西侧。
片刻后,皇帝亲临保和殿,一时间鼓乐齐鸣,鞭声震耳。众贡士与王公大臣们纷纷向皇帝行三叩九拜之大礼,表示对皇权的尊崇。待礼成,皇帝起驾回宫。
紧接着,礼部官员开始散发试题。贡士们皆双膝跪地,恭敬地接过试题后,方才起身进入殿内,准备开始答题。
坐定开考的时候,原本晴朗的京城上空突然传来阵阵闷雷之声,仿佛是老天爷在发出警告一般。紧接着,乌云滚滚而来,迅速遮蔽了整个天空,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
此时的保和殿内一片阴沉晦暗,气氛异常凝重。整个大殿静得可怕,甚至连呼吸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见。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到了辰刻十分左右,雨势越发猛烈,犹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由于殿试规定保和殿内不得点灯,因此殿内的光线变得极为昏暗,尤其是靠近殿廷里侧的地方更是漆黑如夜,几乎无法看清试卷上的文字。这让内侧的贡生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有些人试图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答题,但黑暗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还有些人则干脆放弃了挣扎,直接摸黑作答,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记忆和感觉完成考试。然而,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