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考验,也是对他们才华与毅力的一次严峻挑战。
唐明德准备答题时,他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四周。皇帝那张正中央的龙椅空空地摆在那里,仅仅只是象征着皇帝的存在而已。
目光转向殿试所使用的考试桌,它们的外形宛如炕桌般低矮,高度仅有一尺有余。这意味着考生们需要盘腿坐下才能书写文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姿势实在难以适应。因此,许多考生都会自行携带特制的考试桌椅。这些桌椅的桌面通常由薄木板制成,四条灵活折叠的铁条被扣在背面,可以方便地带在身边。一旦将其展开,便能充当桌腿使用。此外,考生们会用藤筐装载布箱,箱子里放置着考试所需的各种物品。而这个藤筐恰好可以当作椅子来使用。唐明德同样购置了这种折叠式桌子和藤筐,以便能够舒适地坐下答题。
殿试只考一题,这一题就是时务策论。读卷大臣们会预先准备好一些题目,然后呈送给皇帝亲自挑选确定,最后成为正式的考题。这些时务策通常是从读卷大臣们私下商议的八条议题中选出四条来组成的。对于策文的篇幅,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一般来说大约在 2000 字上下。策文有着特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的书写规范,同时对字数也有限制。
策文非常注重书写的质量,必须使用正楷字体,也就是常说的&34;院体&34;或&34;馆阁体&34;。每个字都要写得平整、圆润、乌黑且大小适中。
经过会试之前的一系列层级考试后,考生们的文章和知识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而且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规范化,因此,在殿试中,书法的好坏往往比文章本身更为关键。整个殿试过程只有一天时间,考生需要在黎明时分开始答题,直到傍晚日落时交卷。试卷会由受卷、掌卷、弥封等官员负责收取并妥善保存。
殿试当日会提供两顿餐食:早餐时,每人可以得到四个馒头和一碗汤;而午餐则是每人四张饼、两个梨以及一盏茶。这些食物虽然简单,但也能满足考生们一天所需的能量。
考试所用的试卷均采用上等的白宣纸制作而成,每份考卷的第一页需要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三代履历等个人信息。当考生完成答卷并上交之后,首页会由专门负责密封的官员将其折叠成筒状,并进行密封处理,最后再加盖上官府的关防印章。除此之外,其余的卷面、卷背以及骑缝处都会盖上礼部的印章,以确保试卷的完整性和公正性。这样严格的程序不仅体现了科举考试的严谨性,更是对每一位应试者公平竞争的保障。
唐明德所处的位置比较靠近殿廷的内侧,当下起雨来的时候,他的视线就会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将字写得工整。与其这样胡乱地涂画一通,倒不如干脆先不写呢,反正总会有那么一天时间是会放晴的吧。于是乎,他便根据制策题目的要求,在自己的心里打起了腹稿,静静地等待着那道属于他的光明。
大约又过去了两个时辰之后,天空终于放晴了,殿内的光线也变得十分充足起来。这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尽情地挥洒笔墨,任意驰骋。唐明德也展开了试折,提起笔来蘸好墨汁,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下每一个字,一笔接着一笔,一口气就写了下去。大概又过了四五个时辰左右,他已经把所有的策题都做完了。然而此刻,整个大殿之上的其他举子们仍然都还在俯身安静地书写着,有些人甚至还在苦苦思索和冥想之中,可他却早早就已经将考卷递交给了监考官。
尽管天空阴沉沉的,仿佛要压下来一般,让人心情压抑,但唐明德却丝毫不受影响。他在考场上思维敏捷、文思泉涌,所作对策严谨周密,毫无疏漏之处。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每一笔都蕴含着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才华横溢的智慧光芒。
考卷经过皇帝亲自任命的八位读卷官仔细评阅后,这些读卷大臣们对唐明德的答卷赞赏有加。他们认为这份答卷不仅立意深刻、观点独到,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于是纷纷在上面画了一个圆圈,表示高度认可。而其中最优秀的试卷,则被画上了八个圆圈,以示其卓越非凡。
接下来,根据画卷的数量多寡来确定名次。那些得到众多圆圈的试卷会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最后,前十名的试卷将会被呈送给皇帝,由皇帝亲自审阅并最终敲定名次。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十位佼佼者身上,期待着皇帝的裁决。
三天之后,榜单公布出来了,榜单中的名次已经确定下来,唐明德高中榜首成为了状元郎。
殿试的录取名单在公布的时候,有着非常隆重的仪式,这个仪式被称作“胪传”。而乾清宫,则被当作是小传胪的地方。读卷大臣会将拟定好的前十名试卷呈现给皇帝审阅。紧接着,礼部的堂主官会从乾清门走下西边的台阶,压低声音向各位贡士传话,然后再按照顺序带领他们来到皇帝跟前。在殿试之中,那些初步被选定进入前十名的贡士,都必须要参加所谓的“面试”环节,如果不参加的话,那么他们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