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2)

府学公布考中学子的名额两日后,新生入学,学子们背着包裹住进了学舍,一套院子里有九间屋,每一间屋里住四人。送行李进去的时候林栖去参观过,住宿条件挺不错的,还算宽敞。

男人们进府学读书后,许如意第二日就过来许家别院,笑着说,“小院子房间狭窄,没了孙承正自己一个人住,可别提多痛快了。”

林栖哈哈大笑,“为着他读书,你也挺不容易的。”

“那可不,我答应他每日午时给他送饭呢。小院子住不下人,丫头不在身边,全靠我自己动手。”

云岚笑道:“我和梅娘也没想到,如意居然是我们三个里面手艺最好的。”

梅蕊连忙点头赞同。

这会儿被夸,许如意还有点不好意思,“我灶房里的手艺都是跟家里的厨娘学的,别的没啥,就是舍得放调料。”

梅蕊抿嘴笑了,这倒也是她做菜的特色。

今儿她们三人来也没待多久,略坐了坐就携手回去了,中午还要给相公送饭,这会儿走回去时辰差不多。

林栖送他们到门口才回去,宋杜氏伺候着娘子去金银楼,一路说道,“这会儿回去准备午饭也早了点,前几日三位娘子商量要去绸缎铺问问绣活怎么卖,好做些绣活儿补贴家用,这会儿估计是去铺子问价了。”

“如意也会做绣活儿?”

宋杜氏笑道,“只要娘亲抚养长大的,有母亲教着,现在的女子有几个是不会的?不过是手艺好坏罢了。”

林栖笑了笑,“巧了,我娘就没教我?”

“那是夫人舍不得你受累,原来从小照顾您的张麽麽,年轻的时候就是两淮有名的绣娘,后来因为生不出孩子和夫家和离,才入了府,负责您四时衣裳。”

林栖叹气道,“不知道我娘在石河那边怎么样了?”

宋杜氏低下头,没敢再说话。林家下放到石河,开始得知消息的时候把人魂都吓掉了,娘子那时还在金华府查账,赶忙带着人赶过去,她没去,也不知道主子那边如何了,也不敢问。

林栖也没指望她回答,只利索地往金银楼去,去年她的银子送去极北之地了,今年才半年时间,又给那边送去一笔,又捐银子给桃源县修码头,还有往年固定的花销,加一起手里流动的银子不多了。

林栖上楼,春朝赶忙站起来,把账本递过去。

林栖仔细看了看,“桃源县那边追加两千两?”

“是,宋二管家传回来的消息,桃源县的几家大富户,孟大人挨家上门问过了,听说捐银子修码头都在推托,即使有商铺在那儿吊着,他们大多也是出一两百两装个样子,所以孟大人就找上了我们,宋二管家觉得追加两千两多换一些铺子划算。”

孟大人在任五年多,前前后后把桃源县周围的大路都修的差不多了。县衙肯定没那么多银子修路,大多肯定是找桃源县富户化缘,几年下来,薅的有点多,现在都不信任这位父母官了。

“孙承正他们家没有捐钱?”

“捐了,孙家、云家、石家今岁中了秀才,碍着面子肯定要也要捐一间商铺支持孟大人。”

“云家?不是季家?”

“不是,要么说云老爷子想的好呢,捐银子都用的是云家的名义,铺子也在他名下,以后就算他没了,这些东西都算是云娘子的私产,和季家没关系。”

林栖轻笑一声,“老爷子还是留了一手,挺好的。”

桃源县那边,原本说好的林栖出一半,桃源县的其他富户出另外一半,商铺也这样分,现在林家追加两千两银子,桃源县码头的地皮,除了县衙占的那一块儿,剩下的四分之三都姓林。

该给的银子林栖绝对不会省钱,银子很快到位,孟长庚也没在等,拉起架子招苦力淘河,开山运石头。

孟长庚手里银子足,一天给五十个铜板的工钱,如果每日都去,算下来一月能收入一贯半,两个月就是三贯钱,这个收入比县里跑堂的小二都高了,报名来干活儿的人多得很。

上头有县衙的管事、账房把控着总账本,下面有林家人看管着细节处,开工小半月,活儿干的又快又好。

宋举、宋问几人也跟着林家的管事跑前跑后,一段时日下来人瘦了,黑了,也机灵了。

宋问跟着林家派来的二管家宋朴,这会儿傍晚了,快下工了,他招呼着小管事们按照今日上工的人数来领钱,有个石磨村的小子想冒领,宋问直接叫人打出去。

“宋问你牛气什么,不过是个跑腿的,小爷还看不上呢。”

宋问冷冷看了他一眼,“这话别跟我说,回去跟你们村里人说,看不上就别来这儿碍眼,码头也不缺你们石磨村的苦力。”

“我呸,不就仗着林家撑腰么,靠女人还有脸了。”

“来人,把这人赶出去,再敢来闹事就上报县衙关上几日。”

“是。”

这一下真把这瘪三吓住了,不敢再嚷,瞅了眼人高马大的护卫,骂骂咧咧地跑了。

过了会儿宋举、宋明、宋观抱着账本过来,“听说石磨村有人冒领工钱?”

“嗯,我认识,姓王,好像和宋二婶是堂亲。”

宋明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