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汉王”两个字在太和殿里成了禁忌,没人敢轻易提。
汉王的信一封接着一封送进太和殿。隆安帝一封都没看过,全部扔进了炭盆。不过,汉王的信,内侍总得先呈上来。
咳咳咳!
隆安帝又猛地咳嗽了一阵,吐出一大口带着血丝的浓痰,呼吸总算稍稍顺畅了。
送信的内侍,战战兢兢地跪在龙榻边。
等了许久,才等来隆安帝的声音:“将信放着吧!”
内侍暗暗舒出一口气,恭声应了,将信呈至龙榻边的矮几上,退了出去。沈公公和王公公合力,将隆安帝扶着坐起。
隆安帝以目光示意,沈公公忙将矮几上的信拿过拆开,信封里装了厚厚的几页纸。沈公公目不斜视,将信纸送到隆安帝手中。
隆安帝将信展开,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几个皇子里,身手最好的是秦王,最精明强干的是太子,书读得最好字写得最好的却是汉王。
隆安帝年到四旬得了幼子,对汉王十分宠爱。得了空闲,还曾亲自教导过汉王练字。汉王自小就是个机灵鬼,天生就会讨亲爹欢心,隆安帝也免不了偏心,最喜爱这个儿子。
汉王犯了大错,被罚守皇陵,过了两年没有酒~色的清苦生活。
如今,他病入膏肓,随时都有可能驾崩归西。也该让汉王回来了……
隆安帝叹了一声,随意地翻了翻几张信纸。满篇的后悔莫及,知错求父皇原谅,听闻父皇病重心如油煎想在床榻边伺候云云。
“去宣太子。”隆安帝缓缓张口。
沈公公应声而退,快步去了东宫,对太子宣了隆安帝口谕。
太子立刻起身,随沈公公去太和殿。
在宫中走动,不宜带太多亲卫内侍,一同随行的亲卫有十几个,内侍只有两个。一个是杨公公,另一个就是冯公公了。
“殿下,”沈公公声音压得极低:“汉王殿下又送信来了。皇上看了信,便吩咐奴才去东宫传口谕。”
太子眸光微微一闪,略一点头。
沈公公此举,自然是向太子示好的意思。
隆安帝龙体虚弱,能不能撑到年底,都未可知。大齐就快换一片天了。事实上,沈公公暗中向太子示好也不是第一回了。
沈公公这一提醒,太子有了心理准备。
“儿臣见过父皇。”太子进了天子寝宫,先拱手行礼。然后,坐到床榻边,关切地问道:“父皇近来犯了咳疾,应该好生静养才是。不知父皇召儿臣前来,是为了何事?”
隆安帝没有说话,将枕畔的信给了太子,示意太子看上一看。
太子露出些许讶然,接过信,飞快地看了一遍,低声道:“父皇,四弟一时糊涂,做了错事。父皇罚他去守皇陵,一守就是两年。想来,他已深刻自省,洗心革面了。”
“父皇让四弟回来吧!”
隆安帝深深看太子一眼:“你亲口为汉王说情,朕就允了。这桩差事,就交给你吧!你派人去将汉王接回京城。”
太子点头应下。
……
当天下午,沈祐就领着差事启程了。
一同随行的,还有方鹏和沈嘉。
皇陵就在京城西郊,骑快马大半日就能到。回程的时候带上汉王,就要慢得多。一来一回,太子给了三日的时间。
二十余个东宫亲卫,以沈祐为首。二十多匹骏马,踢踏着滚滚烟尘,向皇陵而去。
快马两个时辰后,亲卫们下马歇了一炷香功夫。
沈嘉拿起凉水壶,骨碌碌喝了半壶,将剩余的半壶递给沈祐。沈祐仰头喝了。沈嘉又从马鞍处挂着的小包袱里摸出干饼子和牛肉干出来。
沈祐哑然失笑:“你怎么还随身带了吃的。”
沈嘉咧嘴一笑:“自从去过锦州打仗后,我就有了随身带肉干的习惯了。”
“可不是嘛!”方鹏也凑了过来,手中也拿了牛肉干:“那半年,打仗不算什么,就是整日啃干饼子喝凉水,实在遭罪。我现在也有带肉干的习惯了。来来来,快吃些。”
沈祐无声地笑了一笑。
他时常行军打仗,已经习惯了行军的辛苦。倒是沈嘉和方鹏,一直在东宫里当差,上一回随他去锦州平匪,被干饼子噎得不轻!
另外十几个东宫亲卫,也都各自找了树荫下坐下。
“没想到,皇上这么轻易就饶过汉王了。”沈嘉压低声音说道:“就冲汉王做过的那些事,直接夺了汉王的爵位也是理所应当。”
方鹏斜睨沈嘉一眼:“你说得倒是轻松。那可是皇上最宠爱的小儿子,大齐的皇子。又不是什么谋逆大罪!说到底,就是风流到后宫了。”
纸包不住火。汉王和瑜美人的事,到底慢慢传了开来。东宫亲卫们私下里拿来说笑也是有的。
沈祐眉头微微一皱,淡淡道:“慎言!”
沈嘉和方鹏这才住了嘴。
休息片刻,继续快马驰骋。天黑了也没停,继续赶路。直至子时,终于赶到了皇陵。
深更半夜,皇陵远看着有些阴森。
几盏宫灯下,匆匆起身而来的汉王,在宫灯的照映下,瘦削了许多的俊脸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