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一年,七月十五,威宁伯王越总制三边军务,分兵三路,突袭鞑靼小王子部,大获全胜。
捷报传至京城,朝野沸腾。
自从弘治八年,鞑靼侵占了河套之地,势力日盛,仗着兵强马快,屡屡侵犯大明边关诸镇,而边关无可用之将,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在外滋扰,收缩防线,不敢轻易出动。
直到如今,弘治帝终于起复老将王越,又配备了各种新式的武器军械,下定决心要将鞑靼逐出贺兰山一线。如今终于收到捷报,弘治帝和一众大臣,总算是松了口气。
只是朱厚照看到捷报时,对上面所报的人头数,无奈地叹气。斩首四十二,俘获牛马驼羊千余……跟前世他在应州大捷中,十余万人的对战,最终斩首十六的战绩,真是“相互辉映”啊!
弘治帝好奇地看着儿子老气横秋的模样,忍不住揉了把他的脑袋。“怎么?边关告捷,这里面还有你一份功劳,想要什么嘉奖,尽管说与父皇。”
朱厚照眨眨眼,指着捷报说道:“原来威宁伯用火铳击退了鞑靼骑兵,父皇,我可以要一个火铳吗?”
“火铳?”弘治帝有些为难起来,儿子习武他不但不反对,还十分支持。因为他自己就从小被关着没机会习武,身体虚弱,至今还长期吃药滋补,都无法彻底改善,所以对朱厚照的身体是从小就十分关注,习武能强身健体,当然是好事。可这火铳虽然杀伤力强大,但也是个十分危险的兵器。
明军中的神机营就是专门以火铳和火炮为主的军队,但这个时代的火器,都是纯手工打造,加上普通士兵对枪械的保养不足,配件和枪铳稍有差池,就容易出现炸膛等事故,弹药的威力也远比不上后世,因此杀敌和伤己的比率都差不多,作为震慑性武器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否则照着后世的枪炮一出,对方数万人来攻,就是盲打,也不至于才收两位数的人头战功。
朱厚照穿越了那么多个小世界,早就把后世的火器甚至到星际时代的战舰都研究了个遍,如今回来,若不是碍于这个还不满七岁的小身体,早就出手改造这边的科技树,首先就得点开火器这个分支,彻底把关外那些游牧民族打服了,才能安心地发展国内基建。
“是啊,”朱厚照十分认真地说道:“我听武师父说,寻常步兵根本抵挡不住鞑靼人的铁骑,若要练成大唐陌刀兵或者强□□手那种程度,至少要三五年方能成军。还必须挑选高大勇武、体壮大力之士。”
“而火器营的士兵,对身高和力气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苛,只需三五个月便可训练成阵,威力不逊于弩手。”
朱厚照说着停了停,伸出自己的小胖手,比划了一个开枪的手势。
“父皇,若是儿臣现在手中拿刀拿剑,出去根本伤不了任何人,可若是有合适的火铳,嘭——就连儿臣也能击杀一个七尺大汉!”
“……”
看到三尺高的小儿,居然就已经有如此大的杀气,弘治帝不由开始反思,是不是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哪里出了问题。
“皇儿啊,你身为太子,理应明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算以后父皇准你去边关抗敌,你要做的也是用好当用之人,而不是逞匹夫之勇。”
“两军对阵,靠的不是个人武力,而是两国实力。威宁伯王越,本是景泰二年的进士,御史出身,如今已年过七十,你说他能打得过那些鞑靼骑兵吗?”
“当年先帝和朝中众臣指责王越守城不出,临阵换将,许宁武艺虽胜过王越,却并非统兵之才,且刚愎自用,结果大败于鞑靼,毁了王越当初经营大同之功。”
朱厚照若有所思,忽地说道:“这是文廉颇和武赵括。”
弘治帝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你已经开始学史了吗?”
弘治帝自己是从六岁与成化帝相认之后,才开始启蒙读书,而朱厚照从两三岁开始认字,五岁开蒙,东宫讲读从《论语》、《大学》、《尚书》、《礼记》开始讲起,都是先诵读,然后开始练字抄写,至于阅读理解还要等他再大一些才能深入。
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帝范》等内容,基本上都要到他十岁之后才开始学。
朱厚照说道:“是儿臣喜欢听带兵打仗的故事,杨侍读在课余的时候给儿臣讲过纸上谈兵的故事。威宁伯就像廉颇,许宁就像赵括,无论文武,自视过高,轻敌之下,都容易犯下大错啊!”
弘治帝点点头,说道:“普通人犯错,只会连累自己和家人,最多也就是一家之祸。可身为一军之帅,犯错便会累及三军将士,而一国之君,若是犯错,便会累及天下百姓。所以身为帝王,不可任性妄为,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之啊!”
“儿臣明白了。”朱厚照眼珠一转,说道:“虽然儿臣一人之力用火铳不成,但若是神机营五千火铳手,都能够善用火铳,再让将作坊改进火铳机关,或许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弘治帝不禁失笑道:“你这小子,念念不忘啊!也罢,就让建昌伯带你去神机营见识一下,若是你真能像上次发现千里镜一样,能让他们改进火铳,那父皇再嘉奖你一回!”
“多谢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