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瑞居 痣木 830 字 2022-03-20

念着你,最好还是不见。不见,倒不如就别念。

更深露重时才想起是你的生辰,反倒越是惦记越是丢的容易。

天上没有月亮。

你说,这一辈子还得慢慢熬。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地齐相盛放。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沧州城外往西五里的汜水河畔旁有个小庙,庙中香火熙攘,迎来送往的人可谓络绎不绝。其中多是盘着髻的妇人与蒙着面纱及笄的少女。嬉笑谈闹,三五成群,或是乘着小轿,或是打着油伞。细雨纷飞在沧州城外,汜水河畔绵延的柳树,拱桥上你侬我侬的情人在低低絮语,货郎担着架子,手里的拨浪鼓摇啊摇。

小庙小的没有甚么名字,城里百姓惯是喊得二娘娘庙。推门进去,穿过窄窄的前院,入了堂就可看到两座泥塑的像并排供在坛上,都是人一般的大小,下面照例放上香炉贡品,地上放着两个有些脏旧了的蒲团。

前堂两侧的窗户都被打开,一个尼姑在收拾香炉与台子上的灰尘。春光从镂空窗花上照下来,落到木桌前拖着蜡油的残烛,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杉木气息与香火味。不知都是谁家的小姐们个个打扮的明艳,叽叽喳喳地穿梭在堂里堂外,像雀跃的燕子又像飞落的桃花,脸上带着或娇丽或清雅的笑,在二娘娘像前烧香叩拜,心里藏着秘密的心思。

说是二娘娘像,仔细凑着光仰头看那两座,却是完全不相同的。左边的略微比右边身材更加丰腴,也被百姓戏称为胖娘娘。胖娘娘是求子嗣的,最讨那结了婚上了年纪的妇人欢心。只见她惊鸿髻上别着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花,身上更是从头到脚都穿金戴银的。长的也好看,一双丹凤眼就笑意盈盈地望着你,嘴角微微上扬,可谓神采奕奕。远近的爱逗乐的夫人姨娘都说,这个样儿指定是生养在好人家,嫁了个好夫婿的,拜了她今后的孩子都能大富大贵。还说她看起来也喜庆,让人打心眼里高兴。

瘦娘娘要是说这富贵,可经不起这一比。朝云近香髻上挽着一白玉簪,上袄上别了一朵精巧的兰花,手腕上还戴着一玉镯,这便是她全身可说的行头了。可她脸显得素净清雅,一对远山黛眉似蹙非蹙,清澈的眼眸微微低着。你别说,那些个娴雅的小姐,或是出嫁未多时不喜说话的,都爱盯着瘦娘娘瞧一瞧,盯着盯着往往就入了神。旁人见了也没啥可诧异的,毕竟这瘦娘娘本就是求姻缘的。庙里偶尔来了个男子陪着自家夫人,他家的夫人可都是要盯紧他瞅没瞅瘦娘娘,瞅了可是要吃飞醋的。

这庙听说诚心求的,十有八九都能应验应验,城里城外的小姐夫人碰上个踏春,赶集更是都爱去。庙后院应着那些个香客的要求,专门种了棵桃树,树枝上来挂姻缘红绳或是抽中的命签,乞巧节的时候也写点字句上去。桃树旁放张木桌子,就一个白须的老者坐在那儿,眯着眼也不知睡没睡,问他只说是在看花。开花的时候这样说,花落了没影儿了也这样说。

他夏天便打着把扇,四脚朝天躺在椅子上;冬天放个暖炉,兴致好时便煮壶酒喝。听说是一直住在这庙里的,也没甚么亲人。

年节时,庙里的尼姑会换桌上的贡品,特意多放了两个红彤彤的苹果。两个来庙里还愿的妇人盘着圆髻,无事凑在一块闲聊,一个爱打趣的说:“瘦娘娘吃果子时定是抢不过那胖娘娘,不然怎的这么瘦。”另一个听了笑眯眯地附和:“是这个理。我来的时间也久了,看那两个放贡品的盘子,总是胖娘娘那里都是些个什么甜食,想来真是好福气。”“哟,你这样说,我这里可是刚巧去买了点栗子糕,你要不嫌弃你尝尝。”说着,就从挎着的篮子底下掀起蓝布来。

东南角还有一对切切索索聊着的女孩子,年纪都不大,今个儿是结伴第一次来庙里。未出嫁的女子说话声音总是小的,小尼姑托着个腮帮子,坐在二娘娘像旁,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木鱼。却愣是没听清那两个姑娘在念叨个啥。只听得细碎的哪个公子,那小姑娘说着脸都发红成了个苹果。小尼姑这样想着苹果,看着眼前贡台上的苹果咽了咽口水。耳朵却听着那两个姑娘又在嘀咕什么瘦娘娘的事,不过小尼姑现在已经没心思伸长耳朵了,她只觉得肚子饿的慌。

把手上的木鱼一扔,小尼姑跌跌撞撞地跑向后院,后院的老人倚着树在发呆。桃花飘落在他的头发上,又飘落在了地上。

二娘娘庙静悄悄,二娘娘庙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