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第三十六章 排除(1 / 3)

一朝砚遇 扇坠子 2120 字 2022-05-23

沈砚如此恼怒,不讲理得让人陌生,崔岑一时有些措手不及。

她的诸多提议“与范氏联姻”“献计”“和离”,无一不是在推拒他的诚意。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她的退避抗拒终于让他有了一丝难堪,让他对自己的坚持有了一丝动摇。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冰冷的沉默是伤人的利剑,更甚唇枪舌战。相顾无言,沈砚绕过他甩袖而去,这回他没有阻止。

沈砚和崔岑一前一后回了堂上,李氏与林敢诸人见他们一个两个脸色都不好看,不免纳闷。这怎么说也是桩喜事,怎么脸拉成这么长?

李氏不好问什么,责备地望了沈砚一眼:“阿砚下去罢,看看你爹到哪儿了。”

沈砚也不想留下。堂上这些人即将讨论她的归属,然而讽刺的是,却没她这个当事人什么事。

崔岑见她走时连个招呼也不打,目不斜视,面无表情,显然对嫁他一事极为抗拒不满。这让他也愈加烦闷,这和他预想的差太多了,他真有那么差吗?

吴娘和阿桃赶紧向李氏告退,接了廊下侍女递来的两把伞,追着沈砚离去。

天上还飘着雨丝,明明已进入四月,冷风吹来还硬扎扎的。

沈砚和崔岑吵了一架,此时竟有些心如止水。她走在花木狼藉的太守府里,眼见着残枝落叶,耳中却似蒙了一层纱,风雨声都远远糊了。

“娘子,娘子!”吴娘跟在一旁见她连踩了几个水坑,忙唤几声将她唤回神来,温言道,“这雨好不容易消停了,娘子可要出去走走?”

任谁都能看出沈砚情绪低落,要让她高兴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她出门。

沈砚愣了愣,出去走走?

是啊,是该出去看看。这场大雨冲刷了整个江南道,淹没无数良田屋宇,与之相比,什么情情爱爱都显得不值一提。

她应了一声:“好。”

果然百试百灵。吴娘和阿桃对视一眼,不敢问崔侯一个字,只小心护着她回到住处。

回屋后,三人少不得要换了湿衣湿鞋。听闻沈砚要出府,在家憋闷了许久的沈瑄也要同去,连阿杏都要抱着年年一块儿跟来。

“我们年年在屋里闷了好几天咧。”

“喵~”

只不过此时的乌镇,并不适合出门游荡。从太守府里出来,一路上皆是狼藉残污,树倒屋毁,墙塌瓦碎,墙根下堆聚着浮水冲击过后的残破物,此时还未开始散发恶臭。

幸而城中地势稍高,几条内河涨腻只在一时,雨势一减积水就大半消退,不过道旁的水沟依然不负重荷,水流涌动甚急。到处可见居民在冒雨清扫自家门庭,时有哀嚎时有咒怨,昔日花红柳绿的美丽江南,此时泥渍斑斑,人心惶惶。

一路见闻,使沈砚一行人心情颇为沉重。在府里时只看到大风大雨,倒是不耽误吃穿用度,但出来才知道,外边的世界已是屋毁人亡,乞儿遍地。

“七姐姐,不是说受灾之民被安排就近安置了么,怎会有这么多人跑到乌镇上来?”沈瑄一路走来已是眼眶发红,难道乌镇周县俱都深受水害吗?

沈砚不作声,摸了摸她的脑袋。

不用说,定是事发突然,受灾之地甚多,官府便有心亦无力。

街上乱糟糟的,沈砚本想去礼宾馆探听一二消息,也只好先作罢打道回府。

回去后,吴娘立刻叫上阿桃去灶房煮姜茶。外面乞讨之人众多,她们几人连雨伞都舍了出去,一路冒雨回来,可不敢叫沈砚和沈瑄淋病了。

年年打了两个小喷嚏,阿杏也忙着给它擦干捂暖。

沈瑄还在想着府外见闻,神情恹恹的:“咱们江南是水泽之乡,还依着一条大江,历来春夏是有水患之忧的。不过像这回这样的大水,听说还是十来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一二岁,没什么印象。如今才知,水火无情,一夕之间能叫人流落街头,哎我能生在沈家是多么幸运……现下正是播春种时候,这一耽搁不知补种能有几分收成。哎,再说大水过后那地也不能立刻种上,要养上好一阵才行,而且乡民们逃得匆忙,怕是顾不得带上农具……七姐姐?”

沈瑄说了半天不见有人搭话,朝沈砚望去,见她坐在不远处,一手握拳抵在颔下,虽然望着自己的方向,但显然心不在此。

这真是一个纷乱的早上。

不久吴娘带着姜茶回来,也带来了崔岑的消息:他们几人已在府里住下,还住在上回那个客院。礼宾馆附近有条河,这次馆舍也被小淹大半,再说舍人们如今热火朝天,闲杂人等进进出出,再让崔侯住去那里就不合适。

沈砚不用听那么多解释,只淡淡应了一声:“知道了。”

吴娘和阿桃原以为她听了要不高兴,见她反应平平,反而更加心中惴惴。

午后,沈砚没依往常那样午睡,忽然兴起,叫阿桃两个去将那块洮河石搬出来。

阿桃一时反应不及,“什么洮河石?”

“就是上回钱掌柜送娘子那块!”阿杏想起来了,悄悄扯了扯她的衣袖。

两人赶紧去小书房里,抬出那个砚匣。

乌木匣一打开,那块绿中隐约带蓝的石料便如皓月升空,再次惊艳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