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黄宁县,任县令(1 / 2)

九郎考中武举人,这在十里八乡可谓是出了名了,村子往前数一百年,也没有出过武举人,这可是头一份。

夏嬷嬷高高兴兴的办了一场酒宴邀请村子里的人大吃大喝的庆祝一番。

学子也全都来祝贺九郎高中,一群人开怀畅饮,喝的酩酊大醉。

时间如流水,转眼就过了五年。

北冥学堂的在整个峮河县以至整个东平府都名列第一。

两年前的秋闱上从北冥学堂考中的学子已有五十多人,去年春闱就有十人中了举人。

童生,跟生员更是上百,而现在第一批学子也到了进京赶考的时间。

学子的学习上越加紧张了起来。

不过夏莺不会逼的太过,只是比正常时候让他们多学习一个时辰。

剩下的时间夏莺也会让九郎带着他们打猎,进行全身心的放松。

自打九郎考中了武举人之后,总是有村民问为什么九郎不继续去京城考取武状元,对此九郎都是一笑而过。

其实不是九郎不想考,而是他听了夏莺的建议决定暂且不去考,夏莺给的这个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实文考跟武考还是有些不同,文考考中状元之后,会被皇上安排进翰林院任职,官拜正七品。

品级虽然与县令等同,但两者的区别非常大。

进了翰林院,将来可能会成为内阁首辅,国之栋梁,而县令就是熬上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够进到这个权力的中心。

再说武举,武状元出身的人都会授予正三品参将,但这个参将可不好当。

一个军队,以主将为主,低下的将士全都是跟随主将征战沙场一路厮杀过来,才得到参将以及守备的位置。

你说你忽然空降在军队中,没有半点军功,压根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儿。

南唐规定,由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若是开战,由皇帝跟大臣商议之后直接下令给兵部,再由兵部进行具体的部署,部署完毕之后再下令军队执行。

军队统帅乃一军主将,而主将在打仗时绝不会重用那些连一点经验都没有的空降之人,他们只会任用那些在战场上立过军功的人,自己亲自提拔的亲信。

哪怕你是正三品参将,在军队之中根本不会有任何用武之地,等同于一个空职。

夏莺的建议是让九郎先在当地的军营中打响名气,等到一举成名,再参加武考也不迟。

只要有了名气,还怕在军队中没有用武之地吗?

“衾良,你真的想好了,不去京城参加科举了吗?”

这天衾良来找夏莺,他娘刚刚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想到还在别人家当童养媳的小妹,衾良决定放弃去京城科举的机会,接受县府的安排,去黄宁县当县令。

“夏先生,我已经想好了,只有我当了县令,有了公职之后,才能照顾小妹,让小妹脱离苦海。”

“你不后悔?”

“不后悔。”衾良眼睛盯着

自己的脚尖,“我娘临走之前让我照顾好小妹,我答应过她,如今小妹还在受苦,我想早日救她脱离苦海。”

夏莺心里十分同情衾良,对于衾良的妹妹被卖一事,她也是有心无力,衾良的妹妹衾玉珍签的是卖身契,没有主家的允许,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够把人给赎回来。

最主要的是衾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银子赎人,当县令,是他唯一能救妹妹脱离苦海的办法,不然衾玉珍可能活不到成亲的那一天就会被折磨死。

“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去做吧,黄宁县上一任县令刚被杀害,你这一去可能会非常危险,一定要小心。”

黄宁县在东平府最西边,临近沿海,倭寇时不时就会犯边侵扰百姓。

黄宁县左有倭寇,右有水匪,城内又民风彪悍,多是不服管教之人。

很多人一提起黄宁县就直皱眉,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当县令。

眼下黄宁县的百姓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中,整个县城快要乱套了,他们急需一个县令主持大局。

东平知府大人只能张贴告示,号令各县举人毛遂自荐,寻找一个不畏生死,能够堪当大任之人任县令。

然自荐者寥寥无几,其中也有几个不怕死的,可是这些人刚到黄宁县要么被杀,要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剩下的全都打了退堂鼓。

近日,陈云轩与夏莺闲聊的时候也说起过这件事,陈云轩也想去黄宁县为百姓做点事,可是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而他又不想

做官,只能聊表遗憾。

没想到这个时候衾良居然站了出来,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要去黄宁县当县令。

夏莺见他决心已下,也不再劝,只是眉心紧锁,替他忧心不已。

衾良笑了一声,反过来安慰夏莺:“夏先生不用担心,有夏教头在那边,一定不会出事的。”

夏莺想到九郎,算算时间,两人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上一次见面还是九郎休沐的时候快马加鞭赶回来,只待了一晚上,又匆匆的离去。

想到九郎在那边,夏莺多少有些放心,她对衾良道:“先前去黄宁县的人都以为自己能够做出一番成绩,但他们无一不是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