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夜初霞,夕湖畔宁。
出夕芳华朝华落,余下人曲一朝留。
不思不凝,转轴一时。
虚华年少眸倾凝,不知星盘斗转移。
手中的鱼饵,极为缓慢地撒入假山流淌中的鱼儿。
水中缓缓荡漾而开的水纹,将倒影中的人儿的容颜渐渐地晕染而开。
眸宇中更为深思地凝处这游来游去的鱼儿,指尖紧握的鱼饵,越发的用力了些。
脑海中一直浮现的都是昨晚的画面,她不曾想过,竟然会有一日,在他的面前道出那番话。
至今她亦不愿提及的过往。
哪怕沉沦在这其中,她亦像成为一个回忆。可不管如何,只知自心,却不知他人心。
昨晚一事,但愿不曾让皇上留下一丝一毫的别意的心思为好。
眸心深深陷入,亦是渐然地拧紧着眉宇。
皇甫梦瑶端着亲自为其点上的香炉,放于桌上时,却是见得一纸名单中却还有一人的存在。
伸手便是为之沏茶,不解凝思地问之:“皇上,这一次宴会怎么还请了宁王?”
“瑶儿可是觉得此事不妥?”
听之,皇甫梦瑶的手顿然地停下后,故作淡然地继续倒茶,不紧不慢地将之奉于他的面前,莞尔一笑之:“何人不知,这么多年,宁王何有前来宫中的大小宴会。这一次,怕是亦不会前来。”
可她所知晓的宁王,又怎会参与宴会一事。
明日虽说是定远将军回宫,亦是立下汗马功劳,可这等设宴自然是不会前去。
依他的性子,又何曾来过。
“朕明日便下口谕,他怎敢不来。”
赫连宬不是不知他的性子,自然是不会前来。可此事设宴,自当是接风洗尘。就连太后都会亲自前去,他身为皇上自当亲自去迎接。而这设宴,断然是太后之意,如若他不如此做,那便是违背了太后的懿旨罢了。
这么多年来,他又何曾不是听之于太后。
口谕?
渐然走向身后,修长的指尖亦是抚上他的双肩,轻柔地缓缓揉捏。眸心依然是瞥向那章纸中映入眼帘的字眼,轻言一笑之:“如若宁王不来,皇上又该如何?”
如何?
可他,又能待他如何。
端起这面前的这茶,轻抿着茶盖,看着茶中的那片茶叶,眉心却是骤然紧蹙,长叹一道之:“朕这个十一弟,从小便是被父皇捧在手心,当初母妃还怀疑,将来十一弟定会抢走朕的皇位。可是,
朕的这十一弟却是个体弱多病之人,又怎能继承大统。诸多兄弟中,他虽不参与何事,也不与任何皇兄亲近,唯有朕闲来无事寻得他来一同对弈。他的为人,朕最为清楚不过。母妃又非得让朕时刻警惕身边之人,不管是否是十一弟。”
从小,他便一直在与赫连烨相比。只因他的才华过于之上。
而他母妃家族的势力,亦是在三大氏族家中势力最强。倒是他的母妃,倘若还在世,想必父皇在世时,又怎会不器重于他。
只怪,他从小体弱多病罢了。
“臣妾自然知晓,宁王是唯一一个不会争夺皇位之人。”这些,她自然是全然知晓。可不管如何,她最为担忧的便是太后的多疑。
何曾不想保全自己的子嗣,又怎能让他人轻易地夺取所有已经拥有的一切,可偏偏此行,又怎会没有多疑的心思。
与其如此防范,还不如不曾拥有。
双眸渐然地清醒,方才她倒是记得有一事还未告知。
冷静地目光,徐徐而绽开一角的笑意:“可皇上,还未告知臣妾,如若宁王不来,皇上可会降罪与他?”
降罪?
赫连宬眉心骤然一沉,放下手中的茶碗,亦是重落放下。
“这是朕第一次下口谕,他如若不来,就是抗旨。”
抗旨?
她记得,以往宁王不曾前来,都不曾有任何抗旨之言。
如今,却是为了设宴,倒倒是……
“不过只是为定远将军设宴,皇上又何必如此隆重。莫非,皇上为了刚侧封的漪妃,才特许此宴?”
赫连宬抬眸见她负气站于一旁,慵懒地站起着身子,将之搂入怀中,轻声安抚道:“定远将军一直为朕平定北平,他的劳苦功高,朕自然看在眼里。”
他此次设宴,并非是为了任何一人。若非是太后,他自然不会宴请赫连烨。
毕竟,他前来亦是扫兴。
劳苦功高?
的确,赵家这些年一直未曾有过当年宇文氏所犯下的过错。
可他心中更清楚,宇文氏兢兢业业多年,又怎会有背叛之心。而那些证据,显然便是构陷。
一直以来,皇上都不曾言道此事,只因他从未真正的醒过。如若有一日清醒,定会追悔莫及当年事。
可偏偏,若让皇上清醒,她终究早已指望不上。
手中的力道渐然地停下,心中亦是愤愤不平:“可皇上莫要忘了,当初是定远将军将宇文将
军的罪行揭露。臣妾知晓皇上痛恨,才会让定远将军的儿子,成为宁王的护卫。说是宁王不会武功,需要一人护之。可偏偏,是皇上的私心,特意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