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双喜临门(2 / 3)

使后来郑言书年纪大了,想让他爹找个伴,他也没有再找,说是年纪大了,不找了,就希望看到郑言书娶妻生子,遂郑言书也不再劝,只是更加关心陪伴老父亲。

郑言书读过几年书,从他的名字中就能能看出来,其父也只想让他考科举。只是因为他读书天赋有限,就没有再继续读,毕竟知道自己没有读书天赋,继续读也只是浪费时间金钱,还不如帮助父亲打理酒楼的生意,早些做事以后能鼎立门户。

现在是香鼎楼的采购,负责进购每日香鼎楼所需要的食材。

这些信息都是从其他几个已经嫁人的姐姐和他们的婆家人那里打听得知的。

陈晏君听到这些得来的消息,初步判断鼎香楼的掌柜人应该还不错,毕竟为了儿子能一直不娶续弦。

郑言书应该被他养的也不错,毕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能放弃读书,及时找出路,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其实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没见古代很多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让其妻子和父母操持家务,挣钱养家,自己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干,科举也不中,就这样蹉跎一生。

所以说,郑言书能放弃读书去酒楼工作很是难得,至少表明他是一个务实的人,而不是像那些读书人一样好高骛远。

这些只是陈晏君的初步判断,真正确定还应该见到本人。

因此,陈晏君再郑掌柜请媒人提亲后,去了几次鼎香楼,也见到了郑言书父子,通过交谈,发现他们虽然有生意人的精明,毕竟做生意哪有不精明的,不精明早就破产了,但是也算忠厚地道,善良踏实,这父子两也没啥不良嗜好。

即使妻子早逝,没娶续弦,郑掌柜也没有去过青楼,其儿子也是以父亲为榜样从不去烟花巷柳。

陈晏君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打听得来的消息,从这些看这门亲事是可做的,陈家其他人也觉得从这些看这门亲事可以答应下来。

现代人虽然常说,父亲早逝,母亲独自一人将儿子拉扯大的人家不能嫁。

因为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妈宝男,母亲也可能将儿子当成丈夫的替身,有了儿媳妇后会觉得儿媳妇抢了自己的儿子而折磨儿媳妇。

陈晏君现代也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郑言书是母亲早逝,父亲也给了他足够的关爱,与这种情况不同,所以是能够嫁的。

但是陈家人还有其他的考量,陈家人其他人和陈晏君知道这郑掌柜之所以向自家提亲,除了听说自家家风不错,家里女孩也都识字外,还是看中陈晏君的潜能。毕竟都是县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陈晏君读书都得好事情也容易得知。

其实这样也无可厚非,结亲本就是结两姓之好,女方家估量男方家的诚意,男方家评估女方家的前景。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陈家人也是有些担心他们太过功利,让人心里不舒服,自家小宝发达了还好说,要是没发达,怕他们对五丫不好。但是,世事难料,哪能尽如人意。

更何况,想要把日子过好,还要看陈菲本人,只有她立得住,日子才能过好,家里人谋划的再好,日后的事也难尽料。

郑家父子或许有点势利,但这也是人性使然。不就是看好自己提前投资吗,自己就努力读书担得起这份投资,更何况无论自己发达与否都会做姐姐们的坚实后盾,万一姐夫对姐姐不好,自己想尽办法也会为姐姐撑腰做主。

于是陈晏君对陈大伯夫妻俩说:“他们父子看好中侄儿,那侄儿也必定不让他们失望,请大伯父和大伯母放心,我以后绝对不会让姐姐被人欺负的,所以我们家就答应了吧。”

陈家人被陈晏君陈晏君的话说服了,毕竟现在自家只要跟比他们家好的人家结亲,都有这个问题,这是避无可避得,更何况前面几个亲家估计也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结亲的。

自家小宝读书都得好,家里人不只一次的从陈河口中得知,私塾的夫子多次在陈河面前夸奖陈晏君,说他以后会大有作为,让他们家好好培养。

自家小宝有读书天赋,还有福气,日后一定能读出来,大有作为,所以陈家人同意了郑家父子的提亲,明日便是陈晏君五姐成亲的日子。

陈晏君五姐成亲这一日,陈家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嫁妆,比如化妆匣、樟木箱、压箱底等,更重要的是压箱底的钱258两,其中包括郑家送来的聘银228两。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嫁妆,陈老汉家这十年以来挣几万两银子,只是怕村里人嫉妒,“闷声发大财”罢了,因此除了表面的嫁妆还另外给了一千零银票作为嫁妆,并且让五丫谁也不要告诉,如果丈夫对她不好,这将是她最后的底气,不仅是五姐,家里其他出嫁的几个姐姐也都这样,包括出嫁早的大姐和二姐也都补给她们,虽然一开始她们不收,但是给她们说如果不收,会伤了姐妹之间的和气,也就收下了,并感叹家里人真好,还会给早就出嫁的姑娘补嫁妆。

陈晏君五姐在全福婆婆的帮助下洗漱、开脸完,迎亲的轿子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