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道(1 / 3)

致太平 心猿 2366 字 4个月前

张角伏在泉边,往里探着喝了几口泉水,顿觉神清气爽,又用手拨弄了几下,便把从腰间水袋抽出来按进泉里灌满了,接着又捧了几捧来净面,净手,随后要伸手去开那宝匣,不料刚触到匣栓,旁边那一眼泉水瞬间涌起一条水柱径朝张角而来,张角躲闪不及,只得往石案边其躲,水柱只冲向宝匣洗尽匣上蒙尘,张角定睛看时,那泉水也不再翻涌了,那匣子上正镶嵌着红绿黄白黑五颗宝石,四周纹着离坎兑震四卦,张角欲再开宝匣,忽听得身后有人道:且慢开之。

循声看去,见一白须老者立在洞口,这老者身披素鹤氅,内衬白净袍,头戴紫金钗,腰间挂个宝葫芦,手持一根寻木杖,脚蹬一双九光屐,修容皓齿,奇韵不凡,真乃皓眉须垂似老君,神形逍遥若庄杨。

张角见之,便上前磕头拜礼,说到“仙翁在上,如今世道,皇帝无德,各地盗贼猖獗,官吏腐败,而天显灾异,此必汉室将颓之兆,届时必天下大乱,瘟疫四起,民不聊生,角有幸跟着赵大夫四处行医救人,见过太多悲苦,深感医术不精,德不配誉,今幸得遇见仙翁,望仙翁助晚辈一臂之力,请赐救世之术,以致天下太平。”

那老仙捻须一笑,道“尔欲救黎民,只凭医病治疾,这天下万方百姓何时能见太平?”

张角答:“晚辈张角,愿效神农之德,遍寻百草,精制医方,尽余平生之所学,游历四方,治病救人,不取分毫。”

仙翁点头微笑,又道“此间有民亿兆,广布天下,汝何时能医完?”

“竭尽此生。”

“若竭尽此生也医不完又如何?”

“愿效愚公,终有柜中药材蒙尘之时。”

“孺子可教,然百姓之苦,不在身疾,而在人心。人心之私欲,重在逐利,在庙堂使朝纲大乱,在江湖使盗贼兴起。其中获利最甚者,不在皇帝,不在黎民,在世家豪强,在门阀地主,历代王朝兴衰更迭,其永生不灭者,或如在野之荒草,虽能连根拔起,然春风拂过,复而再生,而荒草离离,交错繁杂,不能尽除也,或如杨树之根繁,以一国气运为壤,以万千生民为养,吸其精气,汲其脂膏。而国运亦有终日,寿数亦有尽时,然其适应时局,再覆新土,以礼牧民。故其难以断绝也。”

“我大汉自高祖皇帝立国以来,广举贤良,世家大族不乏有才有德,一心为民之士,或在朝堂修政改制,或在人间教化黎民,如众星捧月,拱卫我炎汉三百余载。”

“然其利在其族,不在黎民也,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何为一日之明,贤良又在何方?”

“明,乃日月清光照临万方,滋养万物,而贤良之士历代皆有也,往日之明不比来日之明,先人之贤只治当时之世,此世还需此世贤良而治也。”

“观今日之世,桓帝卖官鬻爵,宦竖当权,士族门阀皆忙于争权夺利,无心治国安民。”

“彼等眼中,唯有权力财富,何曾有过半分天下苍生?”

“至于贤良,或隐于山林,或埋没民间,难觅其踪。”

“即便偶有出世者,亦难为世俗所容,空怀壮志,无处施展。”

“如此下去,汉室倾颓,天下大乱,百姓更苦矣。”

“汝当另寻他法,拯救苍生于水火。”

“如今之世,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皆因利益熏心所致。若要拯救苍生,必先正人心。”仙翁缓声道。

张角皱眉问道:“如何正人心?”

仙翁笑道:“当以大道感化众人,使其明白善恶是非,回归本心。”

张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何为大道?”

仙翁背负双手,仰望天空,缓缓说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此乃天道,亦为人道。”

张角听得似懂非懂,虚心请教道:“还请仙翁明示。时局之祸,当以何法破之?”

老者微微一笑,手中寻木杖一挥,指向洞外天空,口中说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阴阳互生,善恶相成。欲破世局,当先治心。”

张角若有所思,低头不语。老者见状,继续说道:“豪门大族,利益勾结,犹如盘根错节。若欲破之,需寻其弱点,分而化之。”

张角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拱手谢道:“多谢仙翁指点!”

“此匣中有经书三卷,可助你研习大道,教你夺天地造化之法,救国救民之术。再赐汝三张符箓,百应皆灵,切记不可借此作恶,不然天地不容,难入大道。”

张角谨记在心,感激涕零,再次跪地叩谢。

“欲得造化之法,当入无我之境,须去到千年之后救汝彼时转世之人,改尔之命也。”

张角还没明白什么意思,正要继续询问,可待他抬起头时,眼前已空无一人,唯有清风徐来,松涛阵阵。

他转身去取那宝匣,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