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苏长江劫道(1 / 1)

第二天,母女俩又带着写好的一堆收货告示,顶着热辣辣的太阳,骑着自行车跑了好几个乡镇以及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村庄,为了给村民宣传收蚂蟥的信息,以及蚂蟥干的制作方法,苏妍累的口干舌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后背的衣服上都冒出了一层盐渍。

虽然辛苦,但是好在将收购蚂蟥干的消息又宣传了一遍,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并了解了她们收货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母女两个还现场收了一些蚂蟥干和鲜蚂蟥,人们真真切切地见到了钱,捕捞蚂蟥的动力就更加十足了。

……

苏妍的蚂蟥干收购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徐婆婆和苏妍母女两个,再加上张玉山兄妹俩,这个由五口人组成的小团队,由最初的忙乱到后来的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经过短短几天时间,在苏妍的协调和管理下,就做到了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虽然是一支杂牌队伍,老的老,小的小,但每天有活干,每天有钱赚,每个人都忙的很开心,忙的有方向,忙的有奔头。

张玉山的父母家人,本来还觉得兄妹俩暑假一天天地不正干,也不学习,净跟着苏妍瞎胡闹,还强制两个孩子下地干农活。直到两个孩子将每天在苏妍那里赚到的钱,拿给他们看了,他们才知道原来苏妍是真的在做正经的生意,而且是真心实意地带着他们的孩子赚钱赚学费,给他们减少了不小的负担!

儿子还说等他干到开学前夕,就能赚到一大笔钱,到时候别说学费生活费了,没准还能给家里买辆自行车,以后再去乡里赶集或者上学,就不用光靠两条腿跑路了。就连以后想去县里见见世面,也可以骑着车子去,不仅方便还跑的快。到时候家里有了辆自行车,也算给家里积累资产了,大哥说亲也能容易些。

张玉山的父母是既高兴又欣慰,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苏妍收蚂蟥干做什么,但是庆华可是个实在的大人,他们就算不相信苏妍一个女娃,但也相信刘庆华不是瞎胡闹的人。况且孩子们每天出去忙活,每天都能领回家现钱,比他们大人挣的都多,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于是张家父母不再阻拦兄妹俩天天跑苏妍家上工,还每天早早地催促俩人赶紧起床干活。

虽然他们内心并不怎么相信小小的蚂蟥能赚多久的钱,但趁着暑假能赚点钱,补贴家用和孩子的生活费,多一点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

当然,收购蚂蟥干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想以次充好,或者掺土增重,还有的将晒得七八成干的充当干货来卖……想多卖点钱,苏妍倒是能理解,但是绝对不会惯着他们。

掺土的被徐奶奶用箩筐筛了又筛,彻底干净了才让称重。至于七八成干的,苏妍要求要么带回去晒干了再过来卖,要么像交公粮那样的现场晒,等彻底干了再称重算钱。

至于那些以次充好,或者夹带了其他干货的,苏妍直接拒收,并记了黑名单,或者降价收购。

……

如此这般几次下来,偷奸耍滑的就变的极少了,而正常卖货的人们来的次数多了,也渐渐熟悉了规则要求,每次收货的秩序, 也变的有序起来。

一切都在像好的方面发展。

……

经过两周的筛选,苏妍选出了23名收货代表,这些人里有成年人,也有像张玉山这样的半大少年,也有持重稳定的中年人,这些人零散地分布在其他乡镇和相互距离较远的村庄。

苏妍尽量在年龄层次上进行多类型的选择,在地理位置上尽量分散开,这样既能保证收货渠道的多样化,也能保证到不同季节、农忙农闲时、假期内外,都能多渠道收货,保证货源稳定供给。

因为暑假半大少年都在家,有时间有精力,蚂蟥的捕捞收货方面,他们才是主力;而一旦开学后,捕捞收货的主力就变成了成年人,农忙时候会少一点,农闲时候会多一点。

选了个时间和这些被选中的人谈了后,苏妍和大家制定了简单的集中收购计划和严格的收货标准。所有收购价统一定价为8元每斤,这在苏妍家门口的大牌子上也写的清清楚楚,收购价格是透明的。收货代表们收货价同样也是8元,这样统一的收购价格,不仅方便了附近的人们就近售卖,收货代表们所在地方也能慢慢形成小小的采购点,方便苏妍后续的管理。

为了激励收货代表们更好地开拓市场,苏妍将他们的货按10元每斤的价格单独收购,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从收购他人的干蚂蟥中每斤多赚2块钱,自己捕捞供货的价格还比别人2块钱,积累下来就是个不小的数目了。

大伙各个喜笑颜开,纷纷赞同。就这样一套简易版的供货网络系统,被苏妍给搭建了起来。

将这个供货系统运转了一周多,效果非常的显着:有了收货代表们的集中收购,同样的收购价格,人们再不用自己跑远路上门送货了,而是就近卖到了各个小收购站,小收购站的收货代表们待货积累到一定量时,再到苏妍这边送货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