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莲英比李富贵清楚,这次出宫,虽然慈禧皇太后给他撑腰,让他大胆地去,可是李莲英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安德海的死给他敲响了警钟,他莲英应该吸取安德海的经验教训,应该有警钟长鸣的思想。
大清朝祖宗定下的规矩,太监不能私自出京,否则要杀头的。
李莲英岂能不知,如果他疏忽大意,出京后过于张扬,让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抓住了把柄,那么,一个小小的县令也会让他的人头落地的。
这种关系着他身家性命的事情,他能不考虑周全吗?
这一点,李莲英在出京前就早已想到了。因此,他在出京前,已经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李莲英私下里已经派了另一个心腹,偷偷地提前带着他亲笔写的帖子,去给沿途的官吏报信去了,让他们迎接他的时候,一切去繁就简,不能过于张扬行事。
因此,李富贵的提醒是多余的,他才训斥了李富贵。
两天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漕河,李莲英准备从这儿搭船回家。
李莲英来到渡口,这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莲英刚想找个人,打听一下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李莲英准备找人询问的时候,当地知县王志早已在这儿等候了。
王知县一见李莲英,赶紧跪拜李总管大人。
“卑职王志给李总管大人请安,李总管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免礼吧,王县令,渡口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
“回大人的话,本县的百姓听说李大总管要从这里乘船回乡,都好奇的来到这里,等着一睹李大总管的风采。”
“王知县,本大总管不是派人给你送帖子了吗?本大总管在帖子上再三强调,本大总管路过的时候,不能大张旗鼓,要一切从简,难道你没有收到本大总管的帖子吗?”
“启禀李大总管,下官收到了。下官已经给本县的百姓下令了,要他们在李大总管经过本县的时候,切勿围观,可是百姓们热情高涨,他们就是不听下官的话。”
“哦,看来王县令的话在此地也不管用啊?”
“回大人话,此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民风淳厚,根本没有什么刁民。百姓非常听话,非常归顺。他们只是仰慕李大总管,特意前来一睹李大总管的风采,别无恶意,请李大总管放心。”
“只要百姓没有什么恶意行径,只是前来围观,也无大碍。本总管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其实从心底里说,李莲英还是希望人们来围观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衣锦还乡的气势和派头来。
他只是担心,这些人中,会不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怪,撤他的台。
李莲英在宫里生活了许多年,经过了一定的历练和磨砺,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现在一听王知县说是一群良民百姓前来凑热闹,并无大碍,他也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就不再怪罪王知县了。
此时的李莲英听见,周围的人纷纷向他跑过来,到处都是议论他的声音。
有的欢呼雀跃,喜笑颜开;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双眼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看,快开,那个带着蓝顶帽子,穿着蟒袍的男子,就是皇宫里慈禧皇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
“怪不得慈禧皇太后喜欢他,他长得那么英俊潇洒,要是我也会喜欢他的。”
“就你这副尖嘴猴腮相,黄脸婆,你看上人家,人家不一定能看上你呢?”
两个女人调侃地说。
李莲英听着这些话语,心里甜滋滋的。
“谢李大总管。下官已经为李大总管准备好了船只,请大人上船吧!”
李莲英在王知县的带领下,来到了王知县早已给他准备好的大船前。
只见这船高大宽阔,气势宏伟,船两边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旗子,船头竖着一杆大旗,大旗迎风招展,呼呼作响。
李莲英一行人上了大船,把所有带的东西也依次搬到了大船上。
李莲英在王知县的陪同下,参观了这艘大船,走进船舱内,里面摆设豪华,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李莲英看着船上的摆设,心里暗自窃喜,这个王知县真会来事。
他唤过王知县表扬道:
“王知县,本总管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会来事的人,能把事情办的如此周详。”
“谢总管大人夸奖,下官不才,还请总管大人多多关照。”
“王知县,你的好处,本总管记住了。等本总管回去后,一定会在皇太后面前给你美言的。”
王知县一听李莲英的话,顿时心花怒放,赶紧跪在李莲英的面前,给他磕了三个响头,说:
“谢李大总管。下官能为李大总管效劳,真是三生有幸,下官的祖上积阴德了。”
“免礼,平身吧。”
李莲英轻轻地挥了挥手,王知县才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