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这才让贾代善求了恩典,恩准贾政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贾史氏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这才离去,若是贾代善这里不同意那说什么她也要陪着一起回金陵才是。
而贾代善厚着脸去向康熙求了恩典,说实话他对贾政的几斤几两那是心知肚明,半瓶子水晃荡,这次求了皇上的恩典,祈祷皇帝贵人事多想不起来才好。
否则哪日若是问起来,只怕这脸都不够丢的。
等贾政从考场被人抬了回来后,贾代善悬着的心终于是吊死了。
科举考场可不是什么好环境的地儿,拢共就那么大块的地儿,为了容纳那么多考生建了一个个的号舍,这号舍的大小不仅十分逼仄还冬冷夏热。
若是运气不好被分在茅房附近那与臭味共存的日子就忍着过吧!
考生进场前会搜身检查,经历过前面某位大神那高超的作弊手段,如今进考场都是要脱光了检查的,读书人都是好面子的,经历了这一番查看一个个又是羞涩又是难堪。
按顺序被领进属于自己的号舍后便不能再出来了,接下来的几天吃喝拉撒都得在这号舍中完成,一但和巡考的说要出来如厕,回来卷子上便会被盖上一个大大的黑色戳子。
这边是有名的“屎戳子”,考官单凡看到这样的卷子都只会觉得晦气,即便你答的再好也是无用,基本宣告此次考试无缘了。
这几天在这逼仄的号舍中的生活也并不好受,这里面的位置只够人蜷缩着坐在里面,带进来的吃的也只能是又干又硬的干粮,号舍只提供凉水。
冬日会有一个小炉子可以温水,多的就没有了。
故而每年考场都会有考生被晕着抬出去,又或者出来后大病一场,正常出来的人也会萎靡不振。
贾政在吃了这科举号舍的苦之后,不出意料的名落孙山,打那之后就再不肯报名下场,贾代善逼了几次也是无用,贾政只说是准备的不够还需要再多读些书。
这一学就学到了贾敏及笄都要准备进宫选秀了,贾政还是个白身,没有半点功名。
长子有爵位继承,自身能力也足以守成,加上还有母亲董鄂氏留下的全部嫁妆,家底很是丰厚,无论如何是亏不了的。
次子眼看着前程无亮,作为次子在贾代善去世后分家只能继承一成的财物,到那时白身的贾政可就难过了。
为了贾政的将来贾代善临终上书替贾政求来了一个工部五品员外郎的职位,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小官,不管如何是个官身足够贾政庇护妻儿了。
贾代善设想的很好,而贾政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能力不足,即便替他谋划了官位,在他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后那是半点升职的动静都没有。
事实证明人没能力那真的是干什么都不行,啃老啃的明明白白。
贾敏作为女孩贾代善不好操心教育上的问题,但是从贾史氏的培养上多少贾代善也能看出个几分,但是如他自己所想家族的兴盛是男孩儿的事情,不能靠牺牲女孩的婚事。
贾代善从头到尾就没想过送自家女儿进宫。
他们家是勋贵出身,本就是帝王眼中的钉子,不老老实实安分守己等着爵位降级到彻底成为平民,或者自己努力改换赛道变成文官清流,那就再没有第三条路。
当今是个有成算的,看他后宫选取的人就知道全是为了平衡朝堂,一举一动都在映射。
他若是敢将女儿主动送进去,那么不是他自己老老实实退出去,就是女儿在后宫玉损香消,这天家的富贵哪里是那么好谋划的?
倒不如走个选秀的过场,女儿名声也好听,然后若是能求个恩典指婚,将来嫁过去地位也是牢固的,哪怕他不在了荣国府没有能顶立门户的男儿,贾敏在夫家也不会受到轻待。
至于幼女贾攸,在正式开始培养贾攸的时候贾代善自己也没抱有什么大的希望。
女子天生的限制就多,在习武上更是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若是没有天分那真的是付出再多都是白费功夫。
贾攸属实是给了贾代善一个巨大的惊喜。
她在习武的上面天分极高,根骨万里挑一的好,又难得的能吃苦,贾代善是恨不能倾囊相授,他这一身武艺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也不至于将来后继无人。
贾代善在决定培养贾攸后就开始谋划着将自己的势力慢慢的交到贾攸手里,这样明面上是长子贾赦继承家业,实际上府里的势力都在攸儿手中。
一明一暗也是他能为贾府的将来做的最后一步棋。
等将来他在战场上攒够军功再为攸儿求一个封赏,日后不论是嫁人还是招婿,攸儿都不会受到限制,至于贾史氏……虽碍于孝道攸儿不能真的做些什么,但是也不能不谋划一二。
贾代善这次出征走的急,贾攸的安排都是他在路上往回传信做的,生怕他这一去不知归期然后贾攸又会被人磋磨。
贾史氏看不惯贾攸,从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