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给她做手擀面,说也奇怪,王燕去了全国不少城市,也去了国外几次,但不管在哪里,都吃不到母亲做出来的那些味道,即便用同样的食材做,味道也是大相径庭的。
母亲做的手擀面非常简单,她先是取出一些面粉,放入到和面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揉搓一会儿,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碾压开,做成一张大饼的形状,这个时候,把它再层层叠起来,最后,用刀将它切成面条状。
在锅里,用葱花和油炝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放入面条煮,煮几分钟后,盛到碗里,母亲端到了王燕面前:“饿坏了吧,快吃!”
在外多年,王燕其实并不怎么想故乡的人,最多就是想念父母和弟弟一家,但她经常忍不住想念起家的那些味道,那些味道,只有回到了家,才能吃到。
“好香!想吃这个面好久了!”王燕在火车上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的确有些累了,加上从早上开始,为了赶火车,她一天没好好吃饭了,闻到了妈妈做的面,这种久违的味道早就让她感到垂涎欲滴了,于是,搬了个板凳,坐在矮矮的餐桌前上,吃了起来。
“好吃吗?”母亲也找了一个板凳,坐在她的对面,就这样看着她一口一口地吃。
母亲做的手擀面用料很简单,连蔬菜都没有,里面也没放鸡蛋,但这样的面,王燕曾经吃了很多年,她太熟悉这个味道了。
王燕坐在桌前,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根面条放进嘴里。那熟悉的口感瞬间唤起了她儿时的记忆,说不清为什么,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好在屋里的灯光暗,母亲并没有发现她的异样。
母亲默默地坐在一旁,眼神温柔地注视着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燕吃饭的时候,注意到母亲一直盯着自己看,这种注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小到大太多次了,但每次都会让她感到有些不自在。
这次也不例外,她终于忍不住抬头对母亲说:“妈,你怎么老是看着我吃饭啊?”
母亲笑了笑,轻声回答道:“看着你吃得那么香,妈心里就特别高兴。”
王燕听了妈妈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明白母亲的这份关爱和牵挂,于是认真地看着母亲说:“好吧,那你看着我吃吧!”
吃着吃着面,王燕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放下筷子,快步走到堂屋里,找到一路从北京背着来的包,打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了3000块钱。
她又匆匆回到厨房里,将钱塞到母亲手里:“妈,这是给你们的钱,拿着。”
母亲看着手中的钱,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闺女啊,你自己留着花吧,妈不缺钱。”
王燕知道母亲其实是想要钱,但碍于面子,故意推脱,于是,她把钱重新塞进母亲的手里,说:“妈,您就别推脱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您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供我读大学,现在我有能力赚钱了,也该让您享享福了。”
母亲还是不肯收下,她推搡着女儿的手,说:“哎呀,你这孩子,妈真的不需要这么多钱。你在外面工作也不容易,自己多留点钱傍身也好啊。”
王燕坚持要母亲收下,她说:“妈,您放心吧,我赚的钱够养活自己了。这些钱您拿去买点好吃的,或者去买件新衣服穿。”
母亲听了王燕的话,脸上还是有些犹豫。她看了看手里的钱,又看了看王燕坚定的眼神,终于缓缓地收下了。
“好吧,闺女,那妈就收下了。”母亲说道。
母亲的这个做法——明明想要钱,但故意假装推脱,需要王燕硬塞到她手里,这个习惯,王燕并不喜欢,不止母亲,老家村里的人,几乎人人都有这个毛病,她对此感到很反感。
她这么一个女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便留在了繁华的北京打拼。在这个大都市里,她学会了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因为这能提高沟通效率并避免误解。
然而每次回到老家时,她却总是对家乡的这种风俗感到无奈甚至厌烦——
人们常常明明渴望得到金钱或某样物品,却又故意装作毫不在意,让别人去揣测他们真正的心思;而当别人把东西递到面前时,他们内心其实非常想要,但表面上还要故作推辞、扭捏作态,表示出一副拒绝的样子。
对于这种行为,这位在大城市历练过的她实在难以理解和认同。她觉得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导致误会和矛盾。相比之下,她更欣赏坦诚相待、直截了当地交流方式。毕竟,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所需所想,而不是通过拐弯抹角来达成目的。
但母亲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多年,要想改的话谈何容易?
在王燕看来,母亲想要什么东西就应该直接开诚布公地表达出来,但母亲不是,她在表面上非要装出什么都不需要的样子,让对方去猜她心里想要什么,如果对方没有猜对,或者以为她真的不想要,而不给她了后,她反过来又会暗地里或者事后,埋怨或者指责对方不考虑她的想法。
王燕劝过她很多次了,想要什么就直接说,但是母亲没有一丁点改变。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