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替,生育的孩子很多,都需要国家的禄米进行供养。嘉靖朝一年的岁入税米四百万石,一年光宗藩禄米就需要八百五十三万石,光光是宗藩的禄米,明朝就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
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帝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国家也会被这些宗藩吃倒,于是下发了新的《宗藩条例》,对宗藩进行严格的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宗藩已经享受惯了,在地方,地方政府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宗藩在地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更加加剧了明朝根基的腐败、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而到了清朝入主天下之后,清朝对明朝宗藩制度很清醒地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清朝在明朝灭亡后,由北方进入内陆,在洪承畴与吴三桂的帮助下,顺利夺取了天下,平定了中国的各个势力,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虽然是明朝之后建立的清朝,但是清朝一直不认为是自己灭掉的明朝,事实上也确实,明朝亡于农民起义,清朝只起了间接作用。
清朝十分崇拜明朝,在各个地方都以明朝为榜样。很多政治制度都是直接沿用或者是效彷大明的政治制度。但是其中有一个制度,清朝对它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那就是宗藩制度。
确切来讲明朝对于宗室是一种“封藩制度”,清朝对此的改革就是“封而不藩”。大清王朝早期,靠的是“八旗子弟”打下的天下,“八旗制度”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创立的一种军事联合体系,把不同族的人划进一个体系里,增强了团结性与战斗力。但是在这个时候整个权力是较为分散的,八旗制度之下的各个领袖在军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权利,可以对军队进行一部分的调动。
在开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军队的权力在康熙时代终于逐渐走向了稳定的统一,内部的亲王以及贝勒全部被规定留在京城。除非皇帝另有调用才准许出城,这对于皇族来说是一个限制,但是这样的限制,会让他们更加规矩,不至于危害民间的百姓,甚至统治一方,不听从中央的调令,最终还容易反叛。
清朝皇室被禁锢在北京地区,使得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出现藩王叛乱的情况,所消耗的中央资源也很少。客观上对于清王朝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也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颓废,每天没有事干只能飞鹰走狗,也不会穷死,也饿不着,久而久之,八旗兵失去了战斗力,最后还是被外国列强所欺辱。
好好反思一下,宗室的管理难点在哪?
对于国戚的管理始终是中国王朝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皇亲国戚是一个国家的特殊群体,这些人身份高贵,往往占据着很多的资源,拥有着很多特殊的权益;另一方面这些人很可能也会因为本身的身份受到打压与排挤,所以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使得封建王朝对于这一群体的安排始终无法相处一种很好的办法。既不能限制太过苛刻,又不能太过放纵,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清王朝虽然在制度上严格限制了宗室的权利与俸禄,使得宗室对王朝的统治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但是宗室的颓废成了清朝末期宗室的最大问题。清朝皇帝是一个外来的民族,满族势力无限颓废下去,清朝皇帝就非得继续任用汉臣。
但是朝廷还是满族人的朝廷,满族与汉族之间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导致了最后清朝不敢任用汉族的能臣,满族由于长时间的堕落,人才太少,无法任用。汉人不敢用、满人不能用。就在这样的尴尬情况下,清朝最终失败。
宗室分封制能让清朝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藩王的叛乱现象。每一个朝代的兴起都是依靠团结各个势力、集中各个势力的力量,最终打败了旧有的势力。但是随着整个势力的成功。可以分配的利益越来越少,这就出现了势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其中的矛盾,这就成为了皇帝最为重要的事情。
在这些。历史长河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清朝,皇权力量的强大直接导致了宗族的任用。在前期,皇权力量相对较小,宗族受到重用。在打完天下后,皇权力量逐渐扩大,皇权通过不断提拔新兴力量调和宗族的势力。
到了王朝末期,皇权能力下降,皇权又重新启用宗族势力,但是现在的宗族势力由于长时间的不受重用,其绝大多数已然不堪重用,最终要么王朝衰败,要么国家被几个权臣所控制,最后王朝还是躲避不了衰亡的风险。
清朝对于宗室分封的改进相比于明朝已经有着巨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效果还不够完美,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制度限制。因为无法突破这些限制,封建王朝才会最终被淘汰。
可清朝对于宗室的分封策略能不能直接借鉴到大明帝国呢?
朱雄英有些犹豫的抬头,看了看自己父王太子朱标。
一时间想着要不要说出来看看自己父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