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亲近的原由。
对此,钱氏活着的时候,那都看得淡然。宋福生这边就是看得更淡然。
当然,说到底也是因为钱河东、钱河忠这两家子人,那是日子还过得去。也不需要宋福生施什么恩德。别人好日子过着,有家有业,有田有产的。这是再给一场富贵,确定不是想养出懒汉来?
别人家中有渔,那么,不必再急急施舍什么鱼。
这是宋福生的看法。
就像是汪家、白家、樊家这三家人一样。宋福生给了他们在乡下活得好的根底儿。有房有地,这在乡下算得一份基业。若这般的底子,这三家人都过不好日子,只能说他们该受着。
钱家村、宋宅。
“伯爷回来,村里的寒舍太简陋。伯爷,您看是不是应该再建得宽敞些。这可是您的祖宅。”钱族长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咱们族里多得伯爷的恩典,也是乐于帮衬一把手。族里人多,建房一事那是出些力气都是份内事。”钱族长还表示建房的事情,宋福生这一位伯爷不必操心。只他点头,族里就是出力气给建一座大宅子。
宋福生倒是轻轻摇摇头。
他道:“暂时不必。”要说这有人常住这儿,这祖宅自然建一个宽敞。可没人住的院子,再搁那建的富贵堂皇的,也是消耗了护理的费用。
“京都有一座伯府。我家人口简单,想是他年辞官,年老之时怕也难归家乡来宜养天年。倒是这祖宅也是当初的旧物,不若留着也给后人一个念想。也教他们知道祖宗起家不容易。自当是惜福与上进。”宋福生哪能真占钱氏一族的便宜。
有时候,占便宜就是欠下人情债。
这世间的人情债是最难尝还的。西定伯府是有爵田、爵禄领用着。宋福生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想法,那便是安份些,低调些。
在京都都够低调。在家乡这边何必再张狂?
家乡这边有二进的旧宅子,五百亩的祭田,留一二老仆照顾即可。在钱家村,还有这钱氏一族帮衬着照看一二,宋福生一家子人在京都也能放心。
真正在家乡这里置大一份家业?
那就不必。宋家人口简单,又是常年不在这边。就是祖宗辈的坟地,也是由得老仆照顾。搁家业多了,也怕是容易养出蛀虫来。
说到底这钱家村的一份家业,只是宋福生给后人留的一条退路。
宋福生已经在京都扎根。他的子孙后代若是不出败家崽,这自然也要在京都立足。那么,真是置办家业,还是要眼皮子底下的好。
就是留后路,家乡这边的田地,家乡这边的铺子,那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真再预备一条后路,也是在金陵城里,那可置办一些的。
可金陵城的四大家族如日中天。
等着这四大家族倒台后,再是吃一波红利。彼时,何尝不是给家族再添一条退路。
宋福生想得多。
也是思量着量力而行。老宋家,这是老发家呢。还是省着力的好。摊子铺开,精力有限,这容易出乱子。
眼下一切宋福生瞧着不错,还是一步一步的来。
宋福生是万事心头有数的。
樊杏花在这乡下里,倒是也住的习惯。她这儿,也是少得一些人的打扰。或者说,汪家人、白家人、樊家人都学聪明了,在现实的毒打里,这三家人懂得看眼色。
如今樊杏花的日子活得舒畅,那就是被人捧着。
倒是宋晟安、宋晟乐,这一对兄弟倒是让宋福生这亲爹领着,还是见识一翻农活的辛苦。
秋日,秋收忙碌时。
农活重,农活忙,宋福生就是让两个孩子亲自试一试。
宋晟乐年纪尚小,那是真玩闹一翻。倒是宋晟安这儿,宋福生是让大儿子吃了一回苦头。让这孩子跟村里的孩子一样,那是帮衬着干活。
为了做一个表率。
宋福生也是亲自下地的。好歹他是吃过苦头的人,哪怕再拾起农活也是觉得累人。可为了在儿子跟前撑一个父亲的脸面。宋福生还是咬咬牙的撑下来。
宋晟乐是年纪小,那是打打闹闹,玩耍子一翻下来。宋晟乐那是快乐的紧。
可真正干活,那是亲自体验的宋晟安是吃足苦头。这一个在乡下的秋,宋晟安是晒黑了,也是累瘦了。
等着一家子人收拾一翻。
这都准备离开钱家村,再回返京都。宋福生还是领着两个儿子,再是赏一回秋景。宋晟乐挺快乐的跟他的名字一样。他还有点小小喜欢这乡下。
在这儿挺自在。
倒是宋晟安那是手上有茧,对于乡下的苦日子那是不欢喜的。宋福生对两儿子说道:“在村里的日子,你们可喜欢?”
“喜欢。”宋晟乐挺开心的。不用习武,不用读书,每天就是疯玩,那些村里的小伙伴就是与他玩作一堆。宋晟乐那是有点儿此间乐,不思京都的。
“百姓皆苦。”宋晟安却是回了另一话,道:“儿子比起在这乡下的日子,还是更喜欢在京都读书习武的日子。”
宋晟安也是读书,一切为科举。可同样的,他亦是习武。
科举场上,那除了考学业,也是考身体。一个没健康体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