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受伤的工人上麻醉,缝合了皮开肉绽的伤口,对韩森而言可能只是简单手术,但却是他受聘官医局几个月来最困难的工作,所以在包扎好病人之后,他说甚么也要庆祝一番。
韩森的快乐来自于”英雄总算有用武之地”。当初他接受邀请,千里迢迢从苏格兰来台湾,就是希望可以一展所长,甚至在这里训练助手,把外科的事业做大。无奈台湾风土民情不同,不要说对他这个洋人不信任,连看病的习惯也是根深蒂固,即使一个小外伤要处理,也都是找上官医局中医部内的医师,贴个狗皮膏药草草了事,因此他觉得自己在西医部就好比马戏团的动物,让其他人指指点点,看好戏罢了。
不过知府大人对韩森礼遇有加,几乎什么要求都答应,他所开出的需求清单照单全收,而且还吩咐洋行以最速件处理。今天他可以顺利完成手术,还得感谢知府大人的慷慨。
除此之外,韩森招募和训练助手的工作,知府大人更交代各单位全力配合,为了留住胆子大、敢见血的助手,他们的薪俸快要和中医部的医师相当,这也是为什么今天韩森可以从容不迫完成手术重要的关键,这些助手群平日的严格训练没有马虎,在此时派上了用场。
石圣阳看到韩森的工作觉得耳目一新,他所熟稔的中医缺乏的就是这个领域,跌倒伤科有提到不少,但大抵都是在皮肤以上做事,对付那些血肉模糊的伤口,甚至拿刀开肠剖肚,简直是天方夜谭;个中最大差别,石圣阳当然心知肚明,就是那个有特殊气味的麻醉药”哥罗芳”,小沈在手术过程还有向他补充,大英帝国的女皇帝,生孩子时还吸过这个东西,以减缓产程之中造成的疼痛。
中医不是没有可以利用的药物,只是效果没有特别好。传说里神医华陀所用的”麻沸散”至今无人知其成分,应用于各种疗伤止痛的粉末及药剂,大都触及皮毛罢了,惟一石圣阳认为可以和哥罗芳匹敌的,是利用针灸来止痛,可惜它的作用时间太久,面积也无法做得太大,像刚才韩森处理的伤口以针灸来麻醉,可能缓不济急。
为了从韩森身上挖出西医外科的学问,石圣阳欣然答应他的用餐邀请。韩森要带他用餐的地方,正是大稻埕最近成立的酒楼”东荟芳”(注5)。一群人包含韩森,石圣阳、行戒、翻译小沈,及几位高阶助手,在人力车的帮助下,来到位于台北城北门外的大稻埕。
此时的大稻埕是台湾北部最重要的商业市集,自”顶下郊拚”(注6)之后,泉州的同安人被同乡的三邑人(注7)赶出艋舺,没有想到在这里闯出了一片天,尤其是在艋舺河道逐渐淤积,加上淡水港对国外展开贸易之后,大稻埕已执台湾经济之牛耳,是米、糖、茶叶和樟脑出口的重镇,也是各国洋行设立的地点。
“东荟芳”位在大稻埕的城隍庙后街(注8),还没有进店用餐前,韩森先带所有人往中街及南街逛逛,他家中的茶叶已经喝完,必须来这补货。他原先是锡兰红茶的爱好者,喝了台湾出产的茶叶便无法自拔,喜欢它的醇厚、甘、香,是锡兰红茶所不能比,尤其迷恋入口之后的尾韵(喉韵)。
石圣阳是第一次来到大稻埕,对于这里洋楼林立,商业兴盛非常赞叹。和他昨晚下榻的艋舺相比,大稻埕的繁荣突显了艋舺的老旧与落后。艋舺的店铺数量落后大稻埕,更有收留游民的栖流所,把原先他们三邑人的信仰中心龙山寺附近,搞得有些零乱不堪。
他也听父亲讲过约莫三十年前发生的”顶下郊拚”事件。因此他来大稻埕这里,避免露出惠安的口音,交谈多以北京官话为主,身边的行戒就像他的护身符。陪同韩森买茶叶时,他透过行戒买了一些茶叶,准备带回下榻的客栈尝尝。
韩森买了几大包印有”台湾茶(FormosaTeas)”字样、号称与外销美利坚合众国的同等级茶叶,大伙儿不必担心商家会偷鸡,店家都知道韩森是巡抚大人的贵客,和一般来这闲逛的洋人大不同,自然不敢造次。
到达东荟芳时,里面已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伙计们一看到韩森上门不敢怠慢,很快便将一行人领到二楼包厢,穿着汉服的领班更是堆满笑容,对着韩森说”Nicetoseeyou,Dr.Hunson!”
石圣阳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欣赏着东荟芳的环境与摆设,他没见过的水晶吊灯、地毯、以及油画与雕塑品,摆放在各通道口。他今日穿得如此体面,似乎和这里格格不入,举目所见,不仅洋人穿着得雍容华贵,就连台湾人也有他比不上的优雅,西式服装不用说,连中式服装也有少见的派头。
“伙计,今天有啥时令海鲜及好菜啊?”
小沈好像对这里特别熟,先替韩森询问领班,他没有多想,立刻答道:
“今天大厨准备的有清炖鲍鱼、油炸水蛙、红烧水鳖、生炒虾仁,以及韩森先生最爱的白煮大蟳,及五柳居,另外红烧加里鱼及蟳丸也不错,建议汤品来份八宝蟳羹或者锦绣菊花鸡汤,配菜可以选烧鸡卷、乳猪三吃、生錾鸡、排骨酥、通心鳗……”
小沈听得相当仔细,有时打断领班的话,和韩森交头接耳,熟知礼数的韩森还会不时转头询问石圣阳、行戒及助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