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的想象中, 连翘所谓的新戏估计也是玩笑一样。他们这些人有钱有闲,虽然不好和这个国家顶尖的富豪相比, 但也是来钱相对容易, 又比较会玩儿的一批人了——这就好比做艺术的人,容易搞出一些普通人不会搞的事情。
而在这搞事情的队伍里,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成功的也有,但大多数也就是玩票而已。弄出来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可说之处,等过了心中的热度, 自己都不会太在意。现在连翘做新戏,在他们看来就是这个了。
不过不管出来的成品是什么样的, 既然连翘都邀请了,大家也就没有不去的道理了。只是捧捧场而已,当然都踊跃的很!
他们可不知道, 连翘是真的非常认真地做这件事!
过了几天连翘又去了城郊的大杂院, 这次玉梨班相比上次又有了一个档次的提升!连翘眼看着和上辈子见识过的专业话剧团依旧没什么可比性,但是参照对象换成是她曾经做化妆师助理的大学生话剧社, 差的已经不是很多了!
大学生话剧社大多数人没有那么专业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于大学生话剧社的成员往往是一个普通爱好者,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而这些玉梨班的戏曲演员就不同了,不说戏曲中一些相通的东西, 就说一条,他们至少熟悉舞台,这就已经秒杀大多数普通大学生话剧社成员了!
普通人对于当众表演总是会有抗拒心理的, 这种要将情绪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他人看的行为,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难以做到,这也是为什么表演课上常有‘解放天性’的说法。再加上面对人群的紧张...,这些方面戏曲演员已经解决啦!
这样一来,即使才摸索着训练几个月,也多少能和大学生话剧社级别的对手相比了。
做到这一点,连翘已经很高兴了。在这之后玉梨班还会进步,等到真的登台,随着面对观众表演,那又是一重打磨——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她印象中话剧的样子的!
所以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她就非做不可了。
一个是做舞台道具,另一个是给玉梨班联系场地。
做舞台道具是必须的!很多外行人会忽视这一点,但连翘好歹是见过话剧社运作的,怎么可能忘记这个!
有一些道具和生活中用到的东西无异,但是有些东西还需要特制...总之就是适应舞台表演。而类似小型道具,包括演员的戏服之类的,这些都还比较容易,联系可以作者写的工作,花钱下订单就是了。相对而言麻烦一些的是某些现在很难找人做的,譬如大的背景板、舞台用的大道具......
这些东西在原本的戏曲表演里都是不存在的!戏曲表演往往将这些东西虚拟化,通过一些比较容易得到的东西代替,再不然就是让演员无实物表演。
一个很普通的例子,如果西方话剧中要表现一群船员划船,那么他们真的会造一艘小船,染后在底部安上轮子以适应舞台表演(前提是经费足够)。而在华夏的戏曲中,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如果一艘船出现在了舞台上,这就是个笑话了。至于船员划船的事实,完全靠演员肢体表演传达给观众,
连翘打算做的是话剧,这方面当然不会忘记——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有钱搞这些。不然的话,就算她再有艺术追求,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掉这些了。
而这些大型道具工人没有经验,连翘还得自己去和工人沟通着做,可以说是很艰难了。
大型道具并不是说将大型事物照搬过来做就行了,其中有很多讲究。譬如最好是可以拆卸,毕竟戏班子上舞台表演,弄一个太笨重的大家伙,这是非常麻烦的。另外轻巧之类的要求也同理可得,总之需要适应舞台表演。
在此基础上,这些大型道具要做的尽可能真实,甚至精美,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只用过去的经验照搬,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时间、金钱花费下去了,结果却不怎么理想。
连翘多少曾经在话剧社帮过忙,比划着能对工匠们提出一些要求——有要求就比没要求要好!她虽然也不会弄,但至少能够给工匠们指明一个方向,给予一些启发。这些工匠是很聪明的,有她做的这些,他们就算做不到现代舞美的地步,肯定也要比现在自己直接做要好得多!
道具上经过和工匠的沟通,在最开始的焦头烂额后慢慢地进入了有条不紊的阶段。这个时候连翘才有空开始考虑玉梨班公开亮相的问题...该怎么搞呢...
一般来说,戏班子想要找个戏园子登台,这是很容易的。这件事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戏园子的主人主动,另一种就是戏班班主出手接洽。不过过程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方找上门来,如果对方也有一些意思,那就坐下来谈条件,条件差不多了就签订契约。
这种契约说的很清楚,最重要的条款也就是表演时段安排、契约期限、收入分配这些。这种契约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戏班班主来说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虽然说维持一个戏班的日常运转是需要钱的,但是普通的戏班也能做到了。
如果一个戏班连收支平衡都做不到,那还有必要继续做下去吗?
相比之下戏园子主人风险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