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娄氏带着贾蓝;尤氏和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是贾蓉的妻子胡氏。
贾母接着说道:“珍哥,带着你兄弟们去吧,我也要去休息了。”贾珍等人忙答应,又都进来听吩咐。贾母道:“快去吧,不用进来了。才刚坐下,又都要起来。你们快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大事要处理呢。”贾珍忙答应了,又笑着说:“留下蓉儿斟酒才是。”
贾母笑道:“正是,我忘了他。”贾珍应了一声“是”,便转身带领贾琏等人出去。二人自然是欢喜不已,便命人将贾琮和贾璜各自送回家去,然后约了贾琏一起去寻欢作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这个场景中,贾母满面笑容地说:“我正在想:虽然这些人在这里取乐,但是必须要有一对重孙儿孙女在场才能更加完美。蓉儿现在已经全了。蓉儿!你和你的妻子坐在一起,也算是团圆了。”
这时,有家人媳妇递上了戏单,贾母笑着说:“我们娘儿们正说得兴高采烈,又要吵起来。而且那些孩子们熬夜怪冷的。也罢,就让他们先休息一下,把我们的女孩子们叫来,就在这台上唱两出戏吧,也让她们给大家看看。”媳妇们听了,立刻答应下来,忙着一面派人去大观园传人,一面去二门口传小厮们伺候。小厮们急忙赶到戏房,将班中的大人全部带出去,只留下小孩子们。
过了一会儿,梨香院的教习带着文官等十二人从游廊角门出来,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为来不及抬箱子,所以把贾母喜欢听的三五出戏的彩衣包了来。婆子们带着文官等人进去见过贾母后,只是垂手站着。
贾母满脸笑容地说:“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逛逛?你们如今唱什么?才刚八出“八义”,闹的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你瞧瞧,薛姨太太,这李亲家太太,都是有戏的人家,不知听过多少好戏的;这些姑娘们都比咱们家的姑娘见过好戏,听过好曲子。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的人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比大班子还强。咱们好歹别落了褒贬,少不得弄个新样儿的。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用箫和笙笛,余者一概不用。”
文官笑道:“老祖宗说的是。我们的戏,自然不能入姨太太和亲家太太姑娘们的眼;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贾母笑道:“正是这话了。”李婶娘薛姨妈喜的笑道:“好个灵透孩子!你也跟着老太太打趣我们!”
贾母笑道:“我们这原是随便的玩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说着,又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只用这两出叫他们二位太太听个助意儿罢了。若省了一点儿力,我可不依。”
文官等人听到贾母的话后,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准备上台表演。首先,他们表演了一出名为《寻梦》的戏,接着又表演了一出名为《下书》的戏。然而,观众们却对这些表演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没有听到一样。
薛姨妈看着这一切,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看过几百班的戏,但还从来没有见过只用箫管来表演的。”贾母听了,也笑了笑:“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只是像刚才那出《西楼》《楚江情》,多是由小生吹箫配合演出的。像这样大套的表演确实比较少见。这也只是看个人喜好罢了,有什么出奇的呢?”
接着,贾母又指着湘云说:“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她爷爷有一班小戏,其中有一个弹琴的角色。他们把《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等曲目都凑在一起,竟然成了真的。你们觉得这个比刚才的表演如何?”众人都纷纷表示:“那更难得了。”
贾母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于是,她叫过媳妇们来,吩咐文官等人让她们吹弹一套名为《灯月圆》的曲子。媳妇们领命而去。这时,贾蓉夫妻二人捧着酒杯开始敬酒。
凤姐儿看到贾母心情十分愉快,于是笑着提议说:“既然现在有女先儿们在这里,我们何不玩一下‘传梅’的游戏,来一套‘春喜上眉梢’的令牌游戏,大家觉得怎么样?”
贾母听后笑着说:“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正好符合现在的时节气氛。”于是她立刻命人取来了黑漆铜钉花腔令鼓,让女先儿们敲击。
接着,贾母从席上取下一枝红梅,笑着说:“谁在击鼓时能让梅花停在自己手里,就要喝一杯酒。而且还要讲一个笑话才行。”凤姐儿听后笑着说:“依我看,谁像老祖宗这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呢?我们这些不会的人,岂不是很没意思吗?我们应该让这个游戏既能雅俗共赏才好。不如谁让梅花停在自己手里,就讲一个笑话吧。”众人听了都明白,凤姐儿平时就很擅长讲笑话,肚子里有很多新鲜有趣的故事。今天听到她的提议,不仅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高兴,就连在地上服侍的老小人等也都非常欢喜。
那些小丫头子们立刻忙着去找自己的姐姐和妹妹,告诉她们快来听:“二奶奶又要讲笑话了!”于是一屋子的丫头子们都挤了过来。
于是,当戏剧表演结束,宴席也渐渐散去的时候,贾母便开始将一些热汤和点心水果分给在场的文官们享用。随后,她命令敲起鼓声,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那些女先儿们都是经验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