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诛心之言(1 / 2)

陈轩说的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就算是有人想要找他的麻烦都很难找得到。

那些文官和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们虽然也很想驳斥的他哑口无言,可奈何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把圣贤书给读的已经刻入了骨子之中,开口就是三皇五帝,闭口就是子曰书云。

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大道理,用来做学问还差不多,可如果想在朝堂之上,把人给驳斥倒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又不是开经莛在辩论圣人之言,谁有空听你之乎者也啊?

一个老儒生开口了:“子曰……”

陈轩不等他说完,就立刻说道:“子曰:你不要老用我的话。”

“哈哈哈!”

他这话让那些武将们哄堂大笑,把老儒生给气得差点当场晕倒:“你你你……孺子不可教也!”

就是长孙无忌也忍俊不禁,只不过他现在是文官之首,笑出来实在是不好,只得强忍着笑意道:“泾州县伯,不可对圣人无礼。”

这位不仅是县官,而且还是现管,陈轩对于这样的人一向是很尊重的:“是,中书令大人,小子无状,还请见谅。”

说完他又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臣并非不尊重圣人,只是觉得圣人之言都是数百上千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再用数百上千年前人所说的话,不知道是否还适应现在的事。”

郑礼总算找到了开炮的借口:“黄口小儿简直无礼,圣人之言放之四海而皆准,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你这就是在怀疑先贤,其心可诛!”

“陛下,泾州县伯对先贤实在无礼,请您责罚。”

不仅其心可诛,最好连陈轩的身体都一块给诛了,只有这样才能一解文官们的心头之气。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俺也一样!”

“可圣人也说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话啊。”陈轩叹了口气,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圣人都知道,哪怕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根据其情况而教导,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数千万人,还不肯变通。”

“我倒是想问问诸位了,你们这是在故意曲解先贤的话吗?还是说,先贤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主要看对你们是否有利?”

陈轩这话问的实在是诛心,包括郑礼在内的诸多文官们尽皆色变,尤其是以出身门阀世家的官员尤甚。

这些门阀世家能起家的根本,就是来自于他们对四书五经的注解权,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绝对不能动摇的——我说圣人这句话该这么解释,那就是这么解释。

你说不是,你姓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说?

如果陈轩的话真的被有心人给流了出去,导致天下读书人对门阀世家们的学问有了疑问,那试问他们还如何能把持得住天下士子们的进身之阶,又如何能做到对知识的垄断呢?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皇帝收拾起来他们,那还不是手拿把攥,想摆成什么姿势,就摆成什么姿势?

这个问题牵扯的实在是太大,一般人都不敢接话,就是长孙无忌都低垂眼睑,如同老僧入定一般,而此时就到了李世民该出来打圆场的时候了。

“泾州刺史。”

“臣在。”

“各大世家已经流传数百年,乃是天下士子众望所归,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轻易说了,明白了吗?”

你就别说这个了,以后也不要轻易的提起,而作为交换,那些文官也不再反对你当世袭罔替的泾州刺史,你看可好?

“是,臣泾州刺史,遵旨。”

就按你说的办。

文官们一下子都不吭声了,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讨论。

如果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已经被这些文官给扣上不敬先贤,有辱斯文的帽子,给一拳打翻在地,然后踏上无数座大山,让他再也无法翻身。

可陈轩不同,这些王八蛋实在是鬼点子太多,文官们也吃不准到了最后会不会同归于尽。

就算不是同归于尽,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他们也受不了——这混蛋就一个人,最多加上个晋阳公主,可他们可是好几家子人呢,根本就不划算啊。

反正就是个泾州刺史,就捏了鼻子认了吧,以后再找机会收拾这个混蛋。

于是乎,陈轩担任泾州刺史,世袭罔替的诏书就这样通过了。

而且还是全票通过,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当然那些文官们虽然不情愿,可也都保持了沉默。

……

“主簿大人,听说您在朝堂上舌战群儒,威风异常,能不能教教小弟啊?”

秦怀道看到陈轩溜达着过来,连忙凑了过去,满脸谄笑着问道。

“哟呵,你这耳朵还停灵的,这么快就知道了?”

“知道了,知道了,现在主簿大人您的威风这长安城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哪怕是百姓们中都流传着十七岁的州刺史,在朝堂上大杀四方的事情了。”

“看您那么威风,小弟也是与有荣焉,所以能不能请您教教小弟,如何才能做到?”

“想像我这样威风?”

“想。”

秦怀道点头如捣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