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随手闲棋(1 / 4)

小夫妻的轻松日常没持续几天。当宾客散去后,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开始干正事,辅佐父亲李渊在山西、河东站稳脚跟。

李渊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叫到一起,父子四人开了个会,梳理山西河东的错综复杂的世家豪强和官场关系。

山西隋朝朝廷直属力量更强。

山西排得上号的世家为“太原王氏”, 名义上是天下最顶尖的大世家。

但此世的太原王氏先经过永嘉之乱, 后最显赫的王愉一脉被刘裕灭门,仅留王慧龙孤身投奔北魏。太原王氏名声还在, 但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地方上的影响力都已经衰退, 全靠祖上名声支撑门面。

入唐之后, 太原王氏名义上是顶尖世家,其实地位已经和二等世家无异。“崔卢李郑”四姓世家在婚姻上常不带太原王氏玩。

因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弱势,太原王氏对李渊的工作很是配合,与寻常地方豪强没区别。

但河东就不一样了。

河东是关中郡姓世家的起源地,自魏晋以来, 就是世家掌控的地方。

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杨、杜”为首。光是河东一郡, 有河东薛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三个郡姓。

关中郡姓是关陇贵族的一部分, 薛柳裴三姓在朝堂上也占据高位, 并不给李渊面子。

李渊被命为山西、河东慰抚使, 名义上军政一把手。但河东世家在天下大乱之后自修坞堡,以组织乡勇的名义蓄养私兵,河东官吏也以河东世家为尊。李渊无法插手河东事务。

听着李渊介绍河东开展工作的困难时, 李玄霸一边收集情报,一边和二哥科普后世一些关于河东的谣言。

后世盛唐安史之乱这一段历史养活了许多营销号,出现了许多谣言。

比如说安史之乱是大唐不带支持窦建德的河东玩,所以河东就叛了。还有更甚者, 说河东一直是半独立。

就算只是识得唐朝几个“薛柳裴”的名人, 也说不出这等荒唐话。

掌控河东郡的薛氏、裴氏、柳氏身为关陇贵族的一员, 是支持李唐的中坚力量。三家在唐初出了许多宰相,与李唐联姻者也不少。

窦建德麾下几乎没有河东世家的人。民间百姓纪念他,但世家对他冷眼相待。

那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命脉都握在世家手中。初唐盛唐关中郡姓在朝堂占据绝对优势,河东郡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不可能不惠及自己家乡。

窦建德之死造成了唐初窦建德部下多次叛乱,但与盛唐时中原的混乱已经没有关系。

安史之乱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本质仍旧是王朝由盛转衰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地兼并造成混乱让野心家找到机会”那一套陈词滥调,这里暂且不提。继续说世家。

河东世家站位很及时,倒是山东世家在唐初没有慧眼识珠,登上李唐这条大船,所以在唐初政治地位较低。

唐高宗夫妻俩打击的不是山东世家,而是试图抬起山东世家打压关陇贵族。重视科举只从表面上看,也是对诗书传家的山东、南方世家更有利。

黑暗的五代十国拉着世家一同进地狱后,宋之后的科举才是对寒门更有利。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关陇贵族遭到极大打击,山东世家通过科举迅速上位,唐朝中晚期宰相多出自山东世家。

排一下宰相名单,就可以看出初唐盛唐的宰相多是出自关中郡姓,中唐晚唐的宰相多是出自山东郡姓。

不过山东郡姓虽然依靠科举大量进入朝堂,但又厌恶科举这个非门荫的选拔人才方式。

当山东郡姓的官僚彻底占领朝堂中枢之后,就多次希望废除科举,并歧视科举出身的官员。颇有一种自己过了河就要砍桥的美。

李世民听着弟弟在心中碎碎念,眼珠子时不时地转一下,十分难受。

好想和弟弟聊天。但是他的心灵感应不过关,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蹦得还特别累。若说五六个字,快和急行军的疲惫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要在我无法回答的时候碎碎念这么有趣的话啊!我想多听听那些世家的丑事!

李渊分享完情报和现状时,李玄霸也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自己在心里的碎碎念。

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不小心对二哥说了“唐高宗夫妻俩”。

不过也无事,他没有把女帝的事说出来。

如果这次嫂子没有英年早逝,太子又出生较晚,估计就是太子正常继位,或许便没有女帝的事了。

不过也有可能女帝将来仍旧成为太子宫中妃嫔,或者干脆女帝和自己一样穿越到这个时代某个李唐后人身上。未来谁说得准?

自己闭眼后的事,还是懒得折腾了。

如果唐朝出现华夏

不过女帝的父亲在李渊刚来太原时就带着家产投奔李渊,成为初唐建国的功臣之一。李玄霸来到太原后,却没有在唐国公府见到一个“武”姓的原豪商。

他隐约猜到,或许是天命之子不共存原理,这位女帝原本的命运已经改变,要“错峰出行”了。

李玄霸暗暗希望乐子大一点,如果武则天带着记忆穿越成某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