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华下达命令,河阳地区的北陈军队迅速行动了起来。
毕竟从南梁疫区逃出来的人,很可能带有瘟疫。
一旦让南梁的瘟疫在河阳地区传播开来,那事情可就大了。
所以接到命令的北陈军队没有丝毫的懈怠,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集结,并开始了行动。
一部分北陈军队开赴江边,将这个江岸地区全部警戒起来。
而另外一部分北陈军队,则是分散开来,开始在河阳地区搜找起渡过江的南梁人。
而同时,河阳地区的北陈官府,也十分重视这件事情。
各地的县令,纷纷下达了命令,让衙役们前往各个村子,将事情告诉所有人。
而北陈百姓在得知南梁疫区百姓逃过来以后,纷纷重视了起来。
毕竟瘟疫这种东西可不会分南梁还是北陈。
只要是人,都有可能感染瘟疫。
所以由不得北陈的百姓和官员不重视。
在北陈军队和百姓的联合行动下,很快,渡江逃过来的南梁百姓便被找到了。
虽然说河阳地区人口不多,但是河阳地区也是一片平原,山地虽然有,但是范围不大,所以很难隐藏起来。
加上各地村庄百姓都提高了警惕 对不认识的人,纷纷敬而远之。
而且南梁的人,其实在口音上面和北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因此,对于这些渡江过来的南梁百姓而言,在军队和北陈百姓的共同搜捕下,南梁的百姓并没有坚持多久。
在当天傍晚时分,河阳各地便已经找到了超过百名南梁百姓。
但是王华也得到了另外一个坏消息,渡江过来的南梁百姓,确实有瘟疫患者。
而为了确定是不是霍乱,王华特地让人去进行了查探,让人将瘟疫患者的所有病症,事无巨细的都记录下来。
在看过官员瘟疫患者的记录以后,王华更加确定了,南梁爆发的瘟疫确实是霍乱。
知道是霍乱以后,王华反而放宽了心。
虽然王华没有治疗霍乱的方法,但是却可以阻止霍乱的蔓延。
因为霍乱的传播是非常依靠水源的,只要可以阻断霍乱的传播途径,那么便可以扼制霍乱病患的数量。
只要阻断了霍乱感染新的病患,从而把霍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那么等霍乱感染者消失以后,这场瘟疫自然就结束了。
所以王华打算,在河阳地区建立一个专门收容南梁百姓的地方。
从南梁逃来的百姓,可以前来河阳。
王华不单单安排他们吃住,对于感染了瘟疫的南梁百姓,还会尽力救治。
而王华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白天的时候,驻守在江边的北陈军队,拦下了不少从南岸过来的南梁百姓。
人数起码有千人。
王华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要渡江过来的南梁百姓数量必然越来越多。
而单单靠防是防不住的。
毕竟珉江不是只有河阳在一段地区可以渡江。
河阳之所以可以在一天时间内,找到渡江过来的南梁百姓完全是因为河阳这里兵力足够。
毕竟八万大军,只在河阳一地进行搜捕,是完全足够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其他地方的江面也拥有足够的兵力。
毕竟珉江是一条绵延几千里的江流,就算把北陈所以军队都投进来,也不可能完全封锁江面。
今天,河阳可以拦截南梁过来的百姓,但是明天,南梁的百姓可以从其他县府登陆岸。
而其他县府可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可以调动。
应此,王华非常清楚,靠堵是不可能堵住的。
既然堵不住,那么只能选择接受了。
而专门在一片区域接受南梁百姓,可以把逃过来的南梁百姓都集中起来。
这样管理起来就容易了起来。
而且,有专门的收容之地,南梁的百姓也不会想尽办法从其他地段渡江了。
只要南梁的百姓不四散开来,那么控制霍乱便会非常简单。
因为霍乱是有潜伏期的,他不是那种感染以后,几分钟,几个小时就会发作的瘟疫,而是拥有最长可以达到七天的潜伏期。
如果不集中收拢南梁的百姓,一旦南梁的百姓逃到北陈人口密集的地方,很可能会引发新的瘟疫。
翌日。
北陈军队开始在珉江岸边搭建两座新的营地。
这两座营地一大一小,其中小的那座营地四周有壕沟包围,并且建有很多的高塔,高塔还是建立在营地外面的。
小营地规模不大,大约只能容纳两三千人。
而且每一座高塔上面都有射术出众的弓弩手。
营地外面随时都有大批的北陈骑兵巡逻。
而另外一座规模比较大的营地,则是只用木栅栏围了起来而已。
这座大号的营地则至少可以容纳三万人以上。
同时,这两座新营地四周的村庄的北陈百姓全部被迁移走了。
而在新营地搭建的同时,王华也对外宣布,所有南梁百姓可以来河阳地区。
北陈朝廷将会为所有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