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人的逻辑,一百五十里的路程算不上什么。可是在那个时代,一百五十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遥远距离。
经常看到电视剧当中有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文书相关描述。那可是在一个举国力量的支撑下,每天传递的最高速度也不过如此。
现在只要坐在家里,可以通过一部手机,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通话。想一想有多么的神奇。秦始皇那么牛的人,想看一本书还要翻动笨重的竹简。
十几辆大马车和几十个骑士组成的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向着一百五十里外的海镇进发,沿途不断有打前站的快马前来汇报情况。
早已接到消息的何六爷和槽会,同样不会坐等对方上门。何六爷提前知会在附近活动的船只和人员,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向海镇集结。
所有车队的人员当中,黄牡丹可以算是个特别的存在。出于自身特殊情况的限制,黄牡丹带着小铃铛和几名属下,骑乘自背的马匹行走在队伍最后。
本来李虎也是和黄牡丹同行,由于黄牡丹的态度一直非常冷淡,自感无趣的李虎索性跑到前面,和其他人掺杂在一起。
与黄牡丹同行的人员当中,冯彪和一个师弟始终不离左右。不过两个人此行的目的绝不是协助地堂,而是保护黄牡丹的人身安全。
一路风尘滚滚,车队在日落时分出现在一座距离海镇三十里的小镇上。
其实如果乘船顺流而下,相对来说会更加的方便,速度也会更快一些。但是地堂的人却无福消受,只能通过陆路行进。
四五百人的队伍驻扎在一个小镇,绝对没有那么便利。不过在辛老八和高明等人的居中调度下,一切还算是井然有序。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数百人的车队异乎寻常的安静。其中的门道,每一个人心里都有数。
呆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房屋内,黄牡丹此刻的心情连自己也说不清楚。虽然只是象征性的过来充个人数,但是那份被裹挟的无奈,还是在时时侵扰着少女那颗敏锐的心灵。
唯一的一点安慰,是可以看看手腕上那个精致的礼物。感受一下滴答滴答的机械走动声,回想一下曾经的美好瞬间。
黑暗再一次成为大地的主宰,九道门的一群人却像是打过鸡血一样兴奋。经过几夜无眠的努力,总算是接近于收获的时刻。
一切还是按照昨天晚上的模式,只不过这一次相对来说变得更加快捷。唐绍、山鹰、风里行和镇山雷,在地滚子的带领下,迅速出现在石室中。
守在地道口的还是一个年轻人,软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上下的人员确实有所帮助。
陷阱上方的跳板,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算是轻车熟路的五个人,没过多久便出现在两扇大石门的附近。
眼前的大石门和昨天没有任何分别,唯一的不同是多出很多杂乱的痕迹。随身携带的物品,却已然不是昨天的样式。
精心制作的两件工具自然是首当其冲,虽然唐绍到现在还无法理解工具的用途,但是对于师父费劲心力特制的工具,心中很清楚它的重要性。
不过对于另外一样就地取材的物品,唐绍确实是难以理解。更无法现象,这种物品能有什么样的用途。
从进入石室那一刻,山鹰的肩膀上一直扛着满满的一袋黄土。至于黄土会有什么样的用途,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未解之谜。
手电光还算是明亮,只见地滚子手里拿着的铁器有点像是一把叉子。一根铁柄的上端分为两叉,还按照一定弧度有所弯曲。
镇山雷手里的工具,是一把带有一定弧度的铁铲子。两件工具共同的特点,都是经过几次淬火的精钢,十分的结实。
走到石门附近的山鹰一点没客气,直接把一袋黄土倒在两扇石门的缝隙附近。随后拿出一把十分狭窄的小木板,开始一点一点的把黄土顺着缝隙推进去。
蹲在地上的镇山雷则是和地滚子相互配合,同时把两样工具顺着缝隙穿过去,开始居高临下进行操作。
首先是镇山雷用那把铁铲从上往下慢慢试探,最后像是一下子卡在一道缝隙当中。紧跟着像使用撬棍一般,开始慢慢的往下压。
手持铁叉子的地滚子,也是从上往下试探着找到一个位置,随着镇山雷的下压动作,不断把铁叉子往前推进。
从两个人紧绷的脸上可以感觉到,这项工作并不是很轻松。不光要配合默契,而且还要保持舒缓而不停滞。
几乎已经趴在地上的山鹰,可以算是最忙的一个人。不断用小铲子把黄土推进去,尽可能保持一种不间断的输入。
里面究竟是个什么设施,需要三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而那些黄土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唐绍想到脑袋疼,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来。
缝隙实在是太窄,三个人的工作进度十分缓慢。唐绍和风里行却只能站在旁边干着急,帮不上任何忙。
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经过不断的撬动、固定和填充。别说是正在工作的三个人,连打手电唐绍额头上都已经冒出汗珠。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一直在工作状态中的地滚子,总算是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已经差不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