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布局中(1 / 2)

很快大夏和两个势力签署了三个条例的情报就被送了回来,高志远看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拿着这份情报就去找了诸葛亮。

这个计划的制定完全是由诸葛亮制定的,既然签署成功了,那么第一时间就要告诉诸葛亮这个第一制定人啊。

高志远可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政治思想,他的知识面还没有这么宽,因此这条计划也不可能由高志远来制定。

这也是手底下有谋士的最直观的好处,他们懂得多,涉猎的知识面广,因此能够制定出更多更强的计划。

当诸葛亮拿到那份文件的时候,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后又继续工作了起来。

对诸葛亮来说,这只是基本操作,完全不需要太过惊讶。

如果他的计谋没能成功,那他还真会惊讶,因为这表示这些土著也有超前的思维与知识啊,那么这些超前的知识和思维谁灌输的呢?

只能是代理人!

只有这些代理人才能给这个如死水一般的世界带来新的改变,否则这个世界恐怕几千年都不会改变。

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诸葛亮会毫不犹豫地建议高志远对两家用兵,开启全面战争的道路!

因为他清楚这些代理人和土著搞在一起会发生些什么,以那些代理人的尿性,他们有一条灵活的底线,现在没有威胁的时候只是稍微地支持土著。

等他们感受到危机的时候,就会加大力度支持土著,以扶持土著和其他代理人对抗,从而大量的大威力武器都会被那些代理人给掏出来。

为了将这种势头扼杀在最初阶段,趁着这些代理人的权限没有高志远的高,先将这种矛头扼杀在摇篮阶段,才是最好的!

这次去两家签订合同,同时也是诸葛亮的一次试探,试探这两家的人有没有和代理人搞在一起。

签订了最后的援助条约就代表没有代理人和两家搞在一起,没有签,那就代表这些土著已经和代理人搞在了一起,那么就需要提前将这种苗头扼杀。

战争,就是将危机扼杀在最初阶段,不能让它成长起来!

诸葛亮也不想发动战争,因为这会拖延他们很多的时间,会影响到他们很多的计划。

不过,战争这种东西,不是你不想发生就不发生的。

时刻准备着战争,时刻感知着战争,才是真正的王道。

而且战争这种东西,先发制人比起后发制人要更加占据主动,绝对不能拖拖拉拉坐看敌人崛起。

随后,高志远又和诸葛亮谈了一下余下那些代理人的处理办法。

在夏军处于劣势的时候,高志远派出了使者拉拢那些和种花家较为友好的代理人。

主要还是北棒国和巴巴羊两个国家的代理人,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也就十几个人,但他们依旧占据了近二十个县的土地。

只要这二十个人还在西陲府,那么西陲府就不能算是一统。

不过这些人能够在夏军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落井下石,还帮助夏军牵制了一些代理人,对高志远来说是有恩惠的。

现在整个西陲府的危机都已经过去了,高志远怎么看那些‘自治区’怎么碍眼,就想要将这些人从自己的地盘里消灭。

这些人处于大夏的腹地,那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很有可能这些家伙会被人说服,在最关键的时候捅一刀自己。

高志远内心有种强烈的冲动,将这些家伙一网打尽,全部弄死。

毕竟都是一群代理人,里面有着太多的不稳定了。

但最终他还是将这种想法给摁了下去,既然答应了让他们自治,那就让他们自治吧。

人无信而不立,哪怕到时候自己被这些家伙捅了一刀,那也是对方主动破坏盟约,而不是他破坏的。

底线,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底线,不能成为一只被利益驱使的畜生。

蓝星的人类大多都已经迷失在了利益之中,全都变成了一只只没有底线的禽兽,是高志远最厌恶的那群人。

他可不想自己变成那种禽兽,那种最讨厌的人。

和曾黄两家签订了条约之后,大夏的后续也需要展开了,这有利于夏军的发展,有利于对曾黄两家的战略行动。

随后高志远和手下的智囊团开始了商量,该怎么去“援助”曾黄两家,从而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第一步的援助计划,那就是各种武器装备,先将这些东西送过去,安定一下这两家的人心,同时将赚取的金钱给带回来。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援助这两家的机会,让那些代理人们被这些土著摁在地上使劲揍。

这即削弱了两个土著的实力,同时还让这些土著帮助他消灭了这些代理人。

高志远相信,这两个土著会非常乐意帮助他消灭这些不稳定因素的。

这一招叫借刀杀人!

然后就是派出教导团对两家的军队进行现代化训练,俗话说老师教徒弟,教一半藏一半,这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还得在里面加一些料。

夏军的高层在选拔教导团的时候,明确告诉了这些教导团的士兵,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

该教的就是最简单的现代化战术,炮兵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