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去怀阴送粮的队伍回来了。
六哲回来跟范庄主和唐唐说:“田县爷看见这二十车粮,很激动。我告诉他后面还有粮,唐神医把几十个金元宝全买粮了。”
“庄上的粮我也清点出来,送到田县爷那去了。田县爷一个劲说他谢谢你们,也替怀阴城所有百姓谢谢你们。”
“他要打欠条说以后慢慢还,我说不用。说你们交待过,无偿捐赠。”
六哲还说田县爷自己也组了车队去外面购粮。他想多弄点粮发给老百姓。
唐唐范庄主明白:这是田县爷未雨绸缪,他怕自己哪一天被带走了,老百姓没粮吃。所以他准备把手上的钱全换成粮。
这样就算他不在,那些老百姓手里有粮,也能坚持到明年秋收的时侯。
桂儿爷又安排人将备好的粮装上车,这回换了八叔去送粮,依旧跟胡县爷又借了二十个护城军带刀押送。
胡县爷真是没得说,全力协助,就怕耽误唐神医和范庄主复习功课。
唐唐和范庄主依旧每日关在书房埋头苦读。那么多书,细细过了一遍。现在开始攻克难点重点了。
许老先生都说他教过那么多学生。这两个学生是最特别的。最聪明也最努力,进步神速。
因而许老先生也十分用心,巴不得把自己的所学都传授给他们俩。
这一晃,三个月过去了。
往怀阴送粮己经送了五趟,第六趟也出发了。陶老板的最后一批药也在熬制当中。
三个月里,唐唐和范庄主没曾歇过一日。许老先生都看不过去了,这天,他强行将书房门锁了,不让唐唐和范庄主进去。
许老先生说:“弦绷太紧容易断。这么一直复习下去,身体受不了的。放两天假!好好放松放松,谁也不许看书。”
十三弯的人都极力赞同:唐神医和范庄主,是该好好歇歇了。唐神医那下巴都尖了,人瘦了好些。范庄主也差不多。
桂儿爷和大鹏赶紧去叫胡县爷。胡县爷也不办公了,带着蔡管家驾车就去了二道弯。胡县爷邀唐唐和范庄主出去走走。
也没带别人,就他们六个。先去爬爬后山,看看后山上的人釆草药。
只短短三个月,唐唐和范庄主才发现外面的原先绿绿的山变成了黄色。再看沙窝地里,也是光秃秃的。
沙窝地的冬瓜都摘完了。番薯也挖了出来,都贮存在地窖里。天罗沟的冬瓜种的晚一些,不过现在剩的也不多了。
胡县爷范庄主唐唐就去天罗沟,看弯上的人摘冬瓜。
四叔老梁几个正在田里干得起劲,就见胡县爷范庄主唐神医几个过来了。他们连忙收了手里的砍刀,满眼惊奇迎了过来。
“胡县爷,唐神医范庄主,你们今天怎么过来了?”
胡县爷笑笑:”许老先生给他们放了假,我带他们出来散散心。”
天罗沟的冬瓜,和别的地方的冬瓜有点不同。每个冬瓜上都有点斑斑点点,看着没那么美观。
不过四叔和老梁说:“别看这冬瓜皮有点丑,味道挺好,自带甜味。外头的人给这冬瓜起了个名,叫鬼火冬瓜。好多人还专门要这鬼火冬瓜呢。”
因为这儿时常冒鬼火,所以老百姓起了这个很有意思的冬瓜名。
范庄主来了兴致,说他好久没摘冬瓜了,今天他来摘冬瓜。
胡县爷桂儿爷大鹏看看这最后一块冬瓜地,里面就剩二十多个冬瓜了。
胡县爷桂儿爷大鹏说:“你们都回吧!最后这点冬瓜交给我们。我们今天,也做回地地道道的瓜农。”
四叔老梁笑:“这冬瓜可沉了,你们搬得动?”这几个爷都是不干活的主,不像他们,平时在地里头干习惯了。
范庄主胡县爷说:“没问题。我们这好几个大老爷们呢!”
四叔老粱几个笑笑,放下砍刀拉着先摘下的冬瓜先回去了。
说是摘冬瓜,其实就是砍冬瓜。用砍刀将冬瓜蒂砍断。
二十多个冬瓜,范庄主胡县爷桂儿爷蔡管家,外加一个大鹏,没多久功夫都把冬瓜砍断了。
他们砍断冬瓜,这才用麻绳套着冬瓜抬着冬瓜往马车上送。
他们低估了冬瓜的份量。
这些冬瓜,少说也有五六十斤,大的一百多斤重。小的两个人抬着都不好走,何况是那沉的。
几个人抬了冬瓜往马车上送,送了几趟,一个个头也开始冒汗了,袖子卷了起来,长袍也别在了腰上。
唐唐在田坎上站着,笑得花枝招展。看这几个人干活,有意思地很。
这一看也不是干活的人。弯上人抬冬瓜,走得稳稳当当的。他们几个,在田里抬着冬瓜,摇摇晃晃,就跟扭秧歌似的。
尤其是胡县爷,抬着冬瓜,腿还打旋儿。他和桂儿爷抬着个小冬瓜,还得叫蔡管家拽着麻绳,说冬瓜晃得厉害。
范庄主和大鹏合伙抬着一个大冬瓜。大鹏还好点儿,他底盘稳。
范庄主就不行了,估计这埋头苦读三个月,身子虚了。
他满头大汗,走了十几步,就说歇一歇。唐唐跑他身边,问他:“你行不行?用不用我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