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苏珊可学的够多的了,嗯,她会提姆文?嗳,要我来说,任何一位绅士都不会因为一个女孩儿会写提姆文,知道最新的数学发现而爱上她...相反,过多的学习只会让小女孩们变得狂妄,高高在上,最后成为老姑娘。’”
“‘女人和男人的区别之一不就在这里吗?如果女人学的和男人一样,就只是穿衬裙的男人了’”
听着同学苏珊对自己叔叔活灵活现的鹦鹉学舌,薇薇安忍不住扑哧一笑——苏珊是她在学校的同学,也是关系最好的同学。薇薇安和同学的关系普遍还可以,但很难亲近。现在想想,大概是她本质里并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所以有一些隔阂吧。
苏珊在一群小女孩中算是早熟的,而且她和薇薇安一样,都是比较爱学习的孩子。学校里,学霸和学霸一起玩儿,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至于‘提姆文’,其实就是这个世界的一种历史悠久、被各国广泛接受的文字,类似上辈子真实历史上的拉丁文。这一般是男孩子学习的内容,不过薇薇安和苏珊上的女校也教授这个。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此时虽然有了女校,让一些女孩子除了家庭教师外,也有走出门受教育的机会。但女校教学的内容非常一言难尽,而且很多时候其实也不是学校越贵,课程质量就越有保障。很可能学生在一所慈善性质的学校里可以受到最新的、一流的教育,但在一年要花掉200镑的寄宿学校里,也只学会了顺从、针线活儿什么的。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校长和个别老师的影响。因为这是一个教育理念萌发,各种观点都在输出的年代。身处其中也没有哪个理念已经经过了检验,所以往往校长和老师也只是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各自做出选择。
薇薇安和苏珊上的这所女校,全名为‘夏普夫人精英女子学院’,顾名思义,是由一位‘夏普夫人’担当校长的女子学校。夏普夫人的教育理念在此时是比较先进的,招聘的教师虽然都没有名气,但水平不错。
恢复上辈子记忆的薇薇安可以客观评价,她在‘夏普夫人精英女子学院’上学是一种幸运,如果是那种昂贵又学不到东西的地方,说不定她就要想方设法让奥斯汀先生给自己换个学校了。
虽然是重来一次的人生,可以多多享受当小孩子时的轻松...但,倒也不必那样浪费。
不过,这样的‘夏普夫人精英女子学院’可能就不太受某些人的待见了,就比如苏珊口中的,他的那个叔叔。
而且抱着和他叔叔差不多观点的人,在这个社会还占主流呢!
事实上,将孩子送去‘夏普夫人精英女子学院’学习的家庭,大多数也没有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多出色。让孩子学点儿东西更像是精英阶层的常识,女孩子也不能做文盲——这一点东西方是一样的,东方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先不说这句话的来源就是断章取义,就说后来大家接受了断章取义后的意思,富贵人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不是当文盲。
一般标准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能读会写,学的是《烈女传》、女四书这些东西。至于男子的那些书,《论语》《大学》那些,就不用读了...是这样的。
而如果不让孩子做文盲,选择就很明确了,要么自己教,要么请家庭教师,要么送去学校。自己教不见得有时间有能力有耐心,所以有钱人大多选择家庭教师或者学校,至于具体选哪一个,要看家长自己的想法。
但不管是家庭教师,还是去学校,父母大多也对女儿的‘学习成绩’没有要求。这是一个女性根本不被鼓励出门工作的时代,劳工的妻子要工作是没有办法了,凡是体面人家,家里的妻子和女儿工作,那就容易引来闲言碎语。
单纯从出门就业的空间来说,这个时代可能还比不上100年前,因为这时工业开始发展了,让中产阶级扩大了、生活也变好了——于是,中产阶级的男人也能要求自己的妻女不出门工作。
女性的学识不是为了未来谋生,只是一种装点,又或者单纯的个人兴趣...这种情况下,父母确实没有动力严格要求女儿的成绩。
更何况,此时的主流观念还认为女性是格外虚弱的,青春期尤其是的!如果在关键的青春期,让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努力学习,进行这方面的竞争,这会影响到女孩子的成长,对未来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balabala
总之,名为保护,实则轻视,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虽然夏普夫人精英女子学院提供了不错的教学条件,但薇薇安回忆自己的同学们,用心学习的真的不多。相比起提姆文、历史、地理、数学这些,大家最用心的是缝纫课,这是一个淑女的必备(东西方再次巧合了)。
其次也是音乐课之类的,因为这类课程被认为可以更好地展现女性气质,对未来(其实就是进入婚嫁市场)有帮助。
这种环境里,苏珊认真学习,以至于她被同学们认为是‘怪女孩’‘书呆子’,这个待遇让薇薇安想到了《傲慢与偏见》里的玛丽啊——薇薇安倒是没有同样的待遇,不过也不远了。
主要是薇薇安比苏珊多了一点情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