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不其然地想起不久前的一次早朝,永乐皇帝曾提起,打算御驾亲征漠北。
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
太祖皇帝以雷霆手段定鼎江山,随着元朝的崩塌,残余势力***原腹地,进入漠北。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似乎又有****之势。漠北起兵不断地在大明皇朝的边境袭扰,抢掠,百姓苦不堪言,九大守卫重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于是,思量再三之后,永乐皇帝打算御驾亲征漠北,彻底碾压和扫平北元残余势力。
太微左垣,东上将星。
此星区预兆着战争的胜败趋势。
岁星侵入东上将星天区,盘踞不前,东上将星色泽黄中带青,陛下此次出征必会有灾祸。
吴非心里仿佛被一块巨石压住,越发的焦虑。
他仔细地描绘记录着每一夜的星象图,提起笔,在纸上飞快计算,无论是紫微斗数,还是四柱八字,永乐皇帝这一次出征,皆指向血光之灾,极度不详,大凶。
他被计算出来的结果吓得毛骨悚然。
大明皇朝自太祖皇帝立朝以来,五十年,轮换了三位皇帝陛下,当今天子永乐皇帝有勇有谋,能征
善战,躬亲政事,虽然依旧有人说他性格暴戾,皇位来路不正,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明君。
若是永乐皇帝有个好歹,内,有水灾祸患,赵王,汉王虎视眈眈,还有建文皇帝密谋着东山再起,太子未必有足够的强势能够压服得了。外,有北元残余势力上蹿下跳,为了抢夺江山,天下必将又会陷入一场剧烈的争斗,哀鸿遍地,血流成河。
吴非吃不好,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挠着头,想了三天三夜,终于决定求见永乐皇帝,告知自己观测星象的结果。
听了吴非的话,永乐皇帝低垂着眉眼,沉默了片刻,说道:“朕知道了。”
吴非很有些吃惊,没想到永乐皇帝会这样的平静。难道他还说得不够清楚么?星象预兆,永乐皇帝绝对不宜御驾亲征,而且那个会对永乐皇帝造成巨大威胁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赶下帝位的建文皇帝啊。
“陛下,不久前在河南府,开封府,南阳府发生的水患,便就是印证了帝星陨星入侵紫微宫,预示着天子有忧患,大臣逆或死,天下灾祸频生,百姓凄苦艰难的预兆。也许未来,还会频繁地发生灾祸……”
吴非还要继
续说话,就被永乐皇帝抬手止住。
“道衍大师如今可还在庆寿寺中清修?”
永乐皇帝抬眸看着吴非,问道。
吴非怔了怔,连忙应道:“回陛下,师傅他老人家半年前开始闭关清修,可是闭关三月,却突然出关,说是偶有所得,须得出门一趟加强领悟。他云游四方,从来不会交代去向,所以如今还不知他在哪一处地方。”
永乐皇帝眉头拧成了川字,道衍大师是极为随心所欲的一个人,像是这般说走就走,来无影去无踪的情况,也并非第一次发生了。但如今局面诡谲,正是要倚重道衍大师的智慧之时,人却不见踪影,即便是永乐皇帝,心中也难免有些烦躁。
吴非想了想,继续说道:“师傅他老人家精于术数,风水,星象,也许他觉察出星象有异,便会立刻赶回金陵城。”
只是这话说着,吴非自己都感觉有些心虚气短,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道衍大师回来了,局势不知会演变成何种模样。
“吴非,你可有破解星象凶兆之法?”
永乐皇帝神色凝重,问道。
吴非无奈地道:“陛下,星象显现的,是命定的预兆,是气运,要破解
星象,除非逆转命运和气运,我从未听说过有人能够做到。”
永乐皇帝双眼微眯,问道:“你师傅也不能?”
吴非想了想,低垂下眉眼,道:“我想,不能。至少我没有听师傅他老人家提起过他有这等能耐。”
永乐皇帝沉吟了片刻,道:“星象有异之事,除了朕,你还对旁人说。过么?”
吴非摇头,急声道:“除了陛下,臣并未与任何人说起。”
实在是事关重大,吴非还是知道轻重的。
永乐皇帝声音和缓了些许,道:“好,你回去之后,继续观察星象,一但有异,立刻来向朕回报。”
吴非躬身应道:“臣遵旨。”
吴非离开了乾正宫,但他带来的讯息,却让永乐皇帝心中掀起了轩然**,是否御驾亲征漠北,可以有待商榷,但真正让他不能放下心来的,是建文皇帝。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靖难之役,建文皇帝逃出宫去,有不少臣子离开金陵城追随于他,当中包括程济,杨应能,叶希贤,牛景先等人。
还有许多朝臣虽然并未跟随建文皇帝,但也是对燕王朱棣很是唾弃,宁死不屈。当中包括铁铉,程迪,黄子澄,齐泰等人。
永乐皇帝登基之后,将不愿归顺者尽数斩杀,最为惨烈的,当数被诛杀十族的方孝孺。
薄薄的云仿佛被撕碎一般,一层叠这一层,圆盘似的月亮在其中穿行。那冷冷的寒光,皎洁,不食人间烟火,睥睨着天下苍生。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