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水患(1 / 2)

缘起长风 风向偏北 1001 字 2022-03-31

第二天一早,慕王爷便进宫面见宇文帝了。

早朝之上,宇文帝将江南一带官员贪污的事件拎到了台面上,宇文帝本想着私下里先调查一番,涉及到此事的官员都有哪些。但不调查不知道,原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有那么多大臣干着这等令朝廷蒙羞的勾当。

朝上,宇文帝将那份写着官员贪污受贿的奏折扔到了地上,各个大臣见宇文帝如此愤怒,便马上跪了下来,反正不管宇文帝是为何事如此生气,在他们看来跪下来总是最明智的。

而慕王爷和左相依旧笔直的站着,慕王爷是知道宇文帝是为何事生气的,而左相不过是因为行得端坐得正,再者,宇文帝也曾明里暗里与他透露过这件事。

左相作为当朝宰相,对下面官员的行为是格外注意的,与宇文帝不同,宇文帝相信在他的执政之下,下面的官员定不敢造次。但左相却不同,左相自己就是江南那一片的人,又是贫困书生出身,能坐上宰相的位子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左相年幼之时,江南地区也发生过一场很严重的水患,当时,朝廷也派发下大批赈灾

银两,但真正到百姓手中的却寥寥无几。当地官府甚至连赈灾也不过是草草了事,就连提供免费的粥都做不到,实在是让百姓对朝廷寒心。

当时,甚至有百姓动了起义的念头,最终因为当地一位大善人救济了无家可归的百姓,这件事才消停下去。

正因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在左相当上晋国宰相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这一生都要为了晋国的百姓谋求福利,绝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绝不会成为像当年的官员那样的贪污受贿的朝廷害虫。

江南水患这件事自发生以来,左相便十分关注。与慕王爷大大方方把慕王府的银两拿出来赈灾不同,左相则是偷偷派人将银两换成大米,并嘱咐手下的人将大米平均分给当地吃不上饭,无家可归的百姓,这件事并没有让当地的官员知道。

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事,左相更加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朝廷发放赈灾银两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这些银两最终并不能到达百姓手中,不过是便宜了当地的官吏罢了。这种事,千百年来,屡见不鲜,倒不是宇文帝对自己的执政太有信

心,只是这种事像一种传统一般,无法避免,也无法根除。

“你们看看你们都干的些什么好事,简直要把朕的脸都丢尽了。江南一带的百姓都成这样了,居然还有人胆敢谋取私利,连百姓的救命钱也敢私藏,简直罪大恶极。”

这下,跪着的官员们都知道宇文帝是为何发怒了。一直以来,宇文帝都崇尚廉洁从官,官员们虽然私下还是会偷偷谋取私利,但明面上还是做出一副大公无私,清明廉洁的样子。

其中甚至还有官员心里骂着那个写奏折的人,以及做了这件事被发现的人。欲加之罪,何患有之,别说就算自己没做这件事,宇文帝要怪责下来,谁都逃不过。更何况他们平日里也会收取一些来路不明的银两,这要是被宇文帝查出来了,自己的小命怕也是不保了,到时候还得连累了家里人。

“怎么?都不说话是吗?还是说你们想要就这么一直跪着?”宇文帝越看朝下跪着的这帮官员就越是生气,在这一刻,宇文帝觉得每一个人都不能相信。虽然在没坐上这个座子之前,宇文帝就知道这世上的人除了自己都

是不能完全信任的,但宇文帝只是怀疑自己的执政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不然在自己如此严厉的执政之下,怎么还会出现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气愤。

既然跪着的大臣之中有贪污受贿之人,自然也会有如同左相一般一生廉洁的人,户部尚书就是其中一个。

户部掌管着朝廷的赋税、财政,可谓是朝廷的命脉,若是户部都出现贪污的行为,那晋国可谓是遇上严重危机了。不过,好在户部尚书是一个简己奉公的人,掌管户部多年,户部的账本可谓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出现过,一直以来,也深得宇文帝的欢心。

要做到公正廉明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能坚守那么多年更是不易。

“陛下,若是从赈灾银两之中谋求私利,的确是罪大恶极,更是将百姓置于水火之中,这件事,还希望陛下能够彻查。牵涉其中的地方官员,一定要严惩,以儆效尤。”

宇文帝今日在朝堂上提出这件事,多少也有些杀鸡儆猴的意思。在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宇文帝才知道原来其中涉及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居然如此之多,若是一一揪出来,

到时江南水患的事情无法尽快解决,还会使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当若是一直装作不知道,宇文帝又咽不下这口气。

“陛下,户部尚书说的有理。微臣愿意奉旨彻查此事。”说这话的正是左相,左相知道若是调查这件事,必定会惹祸上身,毕竟这其中牵涉的人实在是太多,别说只是地方官员了,恐怕连朝中重臣都免不了干过这种事。不过,左相可不是个怕事的人,要不然一届没有靠山的书生,怎么可能能够坐上晋国宰相的位子呢。

可宇文帝也想到了这一点,宇文帝知道左相一直以来都心怀百姓,可若是查起这件事,左相必定会被不少人盯上,这可不是宇文帝愿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