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卫之一,位置就处于嘉峪关旁边,领地范围囊括后世半个青海湖,不过在明朝时期称之为西海。 当年明太祖朱元章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一众开国名将出兵西北,其中中山王徐达简直势不可挡,很快便击溃的北元残余势力,大明疆土扩展到了嘉峪关一代,在此地设立了甘州、肃州、凉州等卫所,这也成为了史书中经常提及的甘凉二卫。 但是大元帝国虽然已经在中原谢幕,但是蒙古帝国附属四大汗国中的东察合台汗国,依旧是名义上元朝的宗藩,理论跟明朝存在着敌对关系。 朱元章接连几次北伐之后,意识到想要彻底剿灭蒙古部族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西进征服四大汗国。于是乎把战略中心从西北转为辽东跟西南,与河西走廊还有西域的蒙古残存独立势力达成协议,设立起了关西七卫当做跟东察合台汗国的缓冲区。 究其根本来说,关西七卫不是明帝国武力征服的成果,更多是对蒙古汗国的一种妥协。这也就导致了关西七卫仅是名义上接受大明册封,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小王国,政治、经济、军事皆自我管理,内部官员也全部由蒙古贵族担任。 当然,站在明国的角度上,其实也没有真正把关西七卫当做自己领土。占领了大半个河西走廊之后,修建明长城的过程之中筑造了一座嘉峪关,彻底把关西七卫跟大明本土隔开,物理上斩断了双方的关联。 史料记载终明一朝,仅派遣过一次官员到最远的哈密卫,连名义上的属国册封都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关西七卫中的赤斤蒙古卫,是距离嘉峪关最近的卫所,相对来说与明朝的关系交流要频繁许多。虽然身为蒙古人,却始终效忠于大明王朝,还在永乐八年帮助平定了肃州回回哈剌马牙的叛乱。 这份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了正统八年,直到瓦剌蒙古崛起之后,天圣汗也先派遣使者到赤斤蒙古卫与沙州卫送马和酒,企图达成政治联姻,不过却被赤斤蒙古卫首领且旺失加拒绝。 但是随着瓦剌部的愈发强大,以及大明遭遇了土木堡的惨败,新一任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再也不敢违逆也先的结亲请求,双方达成了实质性的臣属关系。 可哪怕如此,赤斤蒙古卫依然保持着跟大明的联系,表明自己是迫不得已。有朝一日等到天兵将至,那么必然重新回归于大明! 这一日没有让赤斤蒙古卫等待太久,明良三年末西征军抵达嘉峪关,忠国公石亨派出一支兵马与首领阿速接触,确定了对方依旧忠诚于大明之后,兵出嘉峪关驻扎在了赤斤蒙古的领地,准备朝更西方的沙洲卫进军。 但就在这个时候,石亨接到了来自于沉忆辰的谕令,命他暂缓行军步伐,停止对关西七卫的征伐。 说实话接到这个谕令,忠国公石亨心中是万分不爽,毕竟他行军半年好不容易抵达了嘉峪关,还兵不血刃拿下赤斤蒙古卫,就等着一场大战立威。 结果一切准备就绪,仗还没打就被朝廷中枢给叫停,让他稍后听命行事。 换作是以往飞扬跋扈的石亨,内阁首辅算个什么吊东西,哪怕就是皇帝亲自下令,估计都不会完全遵守,怎么也得出兵摸摸沙洲卫的底,以及跟天圣汗也先的蒙古铁骑掰掰手腕。 但时过境迁,现在的石亨准确来说还是个“待罪之身”,再加上沉忆辰的手段跟人格魅力,彻彻底底把他给折服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命驻军赤斤蒙古卫,等待下一步行军的号令。 只不过石亨的西征军兵马未动,蒙古汗国也先的兵马,可不会听从沉忆辰的号令休战。经历过一个月多的急行军,五万蒙古铁骑抵达了嘉峪关的外围,联合沙洲卫跟关西七卫中西南方向的安定卫,对西征军形成了包夹之势。 忠国公石亨岂是什么软柿子,当年京师之围在大明最为孱弱的时候,他都敢率领着兵马追杀瓦剌溃兵千里,一直杀到了前往辽东驰援。 现如今又遇上了也先这个老对手,当然得针锋相对,才能发泄出心中憋屈的战意。 西北的黄沙大地,大明跟蒙古兵马对峙,骄阳洒在他们的战甲上面,颇有一种王维边塞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并且这与正统朝时期不同,大明跟蒙古都经历过低谷期的休整,双方重整旗鼓再度出征,均处于士气跟战意的最高点。再加上统帅双方兵马的将领,可以说同样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种种因素结合下来,颇有一种旷世大战的预告! “大汗,各路兵马已经抵到备战地点,我们何时出击?” 怯薛军万户满都鲁,一脸亢奋的向着天圣汗也先请命。 身为一名草原的战士,没有什么比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更令人兴奋,特别对方还是大明国公石亨,杀的蒙古孩童夜不敢啼哭。 曾经京师外围的羞辱,蒙古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