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宫保,你还真有闲情逸致考虑杨中堂是不是称赞,朝中言官清流们都已经群情激愤,叫嚣该如何罢黜你的内阁首辅之位了。” 商辂苦笑着回应一句,值房内有同僚在场,他这次没有称呼“向北”,而是用上了官场尊称。 “呵,户部外派申请的数量已经证明,言官清流不过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乌合之众罢了。现如今他们主动挑起事端,干脆宫保可以趁此机会把他们给一网打尽!” 徐有贞非常不屑的回应了一句,其实这次弹劾事件中,除了沉忆辰外,他的弹劾奏章是排在第二位。 毕竟细究起来,徐有贞早年间官场黑点还真不少,再加之外派治水期间,他的秉性注定了会使出非常多的逾矩手段。 以往朝中有沉忆辰罩着,加上治水带来的民间口碑,很多人心中不满也只能忍着。现在就连沉忆辰都自身难保,那么徐有贞必然会被人给挖旧账,正常情况下已经不是能不能保住乌纱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问罪下狱! 只不过对于这些弹劾,徐有贞毫不在意,想要挖黑历史玩阴的,官场谁又比谁更干净? 他这次来到文渊阁前,已经召集了一批“沉党”的中坚力量,只需等着沉忆辰一声令下,包括礼部尚书何文渊、阁臣杨鸿泽、刑部尚书俞士悦等等重臣,均会在第一时间收到雪花般的弹劾奏章。 明朝党争的雏形便是如此,当官场战火燃烧起来之后,那么是非对错就已经不重要了,纯粹屁股决定脑袋看自己处于何方阵营。 听着徐有贞的强势回应,沉忆辰脸上浮现出一抹澹澹笑容,轻轻摇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杨中堂有些弹劾内容,站在他的角度上不无道理,本阁部确实打算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 徐有贞跟李贤的到来,坐实了沉忆辰主宰朝政的地位,同时也把内阁操控六部的指证给坐实了。 封建王朝六部制的全称为“三省六部制”,本来六部就应该成为一个彻底的执行部门,决策权在于皇帝跟三省主官,从而保证权力集中决策的同时,还能不影响施政效率。 可是到了明清两朝,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废除了三省跟宰相,直接由六部主官兼具决策跟执行权力。但问题出在六部主官名义上是平等的,各方没有任何上下级的率属关系,真出现分歧要么就廷议要么就等着皇帝断夺。 直到明朝中后期内阁崛起,首辅才有了点宰执的味道,从而有了张居正变法大幅度提高施政效率,帮助大明续了几十年的国运。 只可惜首辅终究没有宰执的法理权,一旦某任首辅能力不行,再遇上皇帝昏庸过头不理朝政,整个行政效率就得处于极其低下的状态。 这点明朝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收税上面,中后期几乎是普遍逃税漏税,没办法只有大量外派太监,任由他们贪腐才能从地方压榨上来一点民脂民膏。 沉忆辰未来的朝堂改革方向,那便是让天子垂拱而治,内阁拥有法理上的决策权,内阁首辅担当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最终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看能不能在自己致仕退休之前,用律法形式来约束君权的膨胀,提前上演“君主立宪制”。 哪怕就是自己手中无法完成这样超前的政治体制,至少得把内阁跟六部的平等关系改为率属关系,避免朝堂上许多毫无意义的内部损耗跟互相推诿。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权力集中不一定是好事,毕竟有可能出现庸官佞臣,可中央政府权力分散那一定是坏事,这点跟现代社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百官互相攻讦带来的效率低下,后果只会让百姓生存的更加艰难,让地方豪强剥削的更加肆无忌惮。 面对沉以诚毫不遮掩的说出凌驾六部这番话,值房内三人可谓是神情各异,吏部尚书李贤脸色有些复杂。虽然他辅助沉忆辰并且自认为沉学门生,但身为吏部天官大冢宰,理论上是可以跟沉忆辰平起平坐的。 没有谁喜欢屈居人下,特别是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一时间心理处于纠结跟挣扎状态之中。 商辂就是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他其实早就已经隐约意识到了沉忆辰的政治理念,无非就是等着捅破那一层窗户纸。现如今既然已经走到了官场地震的阶段,那么就干脆来个不破不立,大明想要中兴就不能把资源跟力量,浪费在官场的内部争斗之中。 唯独徐有贞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欣喜的神情,沉忆辰终于放弃了他隐忍平衡的那一套,展露出来了权势的獠牙! 大明首辅本就应该拥有宰执天下的权力,并且沉忆辰本人也有着主宰朝堂的能力,为何要一味忍让朝中那群碌碌无为,只知道空谈义理的庸官? 时势造英雄,沉忆辰就是局势挑选的那个复兴大明的治世能臣,自己定能与他一同开创太平盛世,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