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臣却希望,陛下能往更深处思考,为何会出现权臣当国,以及权臣当国就真的比皇帝亲政结果坏吗?” 沉忆辰这番话要是对成年天子说,那直接就可以定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但明良帝朱见清只是一个孩子,他还没有那么在意权势跟帝王威严,可以用更加客观理智的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 当然,能不能想明白,就是另外一个方面了。 可不管怎样,至少沉忆辰能在明良帝朱见清心中,埋下一个质疑的种子,让他意识到皇权并不是完美无瑕的。 除了本身王朝末路的乱世,但凡整个国家体系还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出现了权臣大概率没到祸国殃民的地步。 比如着名的霍光跟张居正,前者大权独揽期间,采取的休养生息、鼓励农业、缓和对外关系等等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武帝征伐多年的国力损耗,避免了发生隋炀帝那种步子迈大了扯着蛋的局面发生,开创了着名的“昭宣中兴”。 张居正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变法跟改革,直接为大明王朝续了百年国运。不然嘉靖朝末期财政就得崩溃,各地暴乱义军四起,最终整个大明帝国分崩离析。 “权臣”的身份没有对错,评判标准不应该看他的权势大小,而应该看他具体做了一些什么。 反过来说就算皇帝把权势给紧紧握在手中,却在当朝期间不干人事,还不如垂拱而治把权力下放给臣子! 听着沉忆辰的提问,明良帝整个人愣住了,他的思维里面从未想过这些问题,一直把权臣给简单定位为坏人,皇帝就是永远的英明神武。 站在不同立场上面,朱见清的这种思维没错,封建王朝的家天下便是如此。 “那先生这样说,意味着你是想要成为权臣吗?” 明良帝怯生生的问了一句,无论是母后还是曹伴伴,明里暗里都曾示意过自己要忌惮沉忆辰。但朱见清却在与沉忆辰的接触之中,感到对方是一个很温和的人,根本不像历史故事中那些蛮横擅政的权臣。 可沉忆辰的这句话,让朱见清意识到对方并不反对权臣存在,孩童的天真让他毫无顾忌的直接问了出来。 面对明良帝的这句提问,沉忆辰轻轻的摇了摇头回头:“臣不想成为权臣。” 得到沉忆辰不会成为“坏人”的回答后,明良帝眼神中闪现出一抹光芒,他很高兴的回道:“朕就知道先生是个好人,那日石亨兵变就感觉到了。” 听着朱见清这天真的话语,沉忆辰内心里面有些五味杂陈,他带着一抹苦笑道:“陛下,臣希望你以后评判臣子好坏与否的标准,不是看谁更忠心耿耿,而是应该看谁庇佑天下万民。” 说完这句话后,沉忆辰用着细不可闻的声音补充道:“我对你而言,不一定会是个好人。” 明良帝朱见清自然听不见后面的喃喃细语,他还以为沉忆辰是如同母后那样,是要劝戒自己做个明君以百姓为重。于是很郑重的应声道:“先生放心,朕会做个好皇帝辨别忠奸。” “好,臣相信陛下会做一个好皇帝。” 沉忆辰给了朱见清正面的肯定,没有人天生就会担任帝王,更多是在于后天培养。 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见清能否成为一个好皇帝,在于自己如何教导。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沉忆辰没有跟明良帝朱见清讲述一些深意的东西,相反搬出来许多后世趣味童话故事。这些东西他在府中,没事就跟女儿清影讲一遍,简直称得上烂熟于心。 很明显相比较意味深长的历史寓意,童话故事更得孩童的喜好,明良帝朱见清听得津津有味,感到新奇无比提出许多异想天开的问题。 沉忆辰对于这些天马行空的提问,都想办法一一进行解答,让明良帝意识到这个世界,远远不仅局限于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地盘,外面还有着更为辽阔的疆域,以及无边无际的天空宇宙。 直至夜幕降临要关闭宫门了,沉忆辰这才起身拱手告退。可朱见清听到先生要走,不顾礼仪尊卑起身跳下御台,拉着沉忆辰的衣角恋恋不舍道:“先生,要不你就在宫中进膳,再跟朕说说这些西洋故事吧?” 面对朱见清祈求的眼神,沉忆辰下意识的把手放在他脑袋上亲抚道:“陛下,紫禁城有着宫规,臣身为内阁首辅当以身作则,下次再来讲学吧。” 沉忆辰的这个不经意动作,放在乾清宫伺候的宫女太监眼中,简直没有惊掉下巴。 整个大明除了皇太后跟太皇太后外,谁还敢把手放在皇帝的脑袋上面,简直就是大不敬之罪。可偏偏沉忆辰位高权重,他这么做没人敢提醒,就连皇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有违礼法。 一听到“规矩”二字,明良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