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半个社会人(1 / 2)

因为暑假里做江城晚报的“见习记者”,又因为和柳如烟的来往,再加上和老五崔水根捣腾“生意”,胡若云在班里俨然成了半个“社会人”,在这个时代的大学校园里,终归不是什么好名头,也总有风言风语不知道从那里传出来。

辅导员周老师先后两次在班会上不点名的提示过:……可以有限度地参与社会工作,但注意要适当,你们现在还是学生,要把最大的精力放到学业上!

胡若云不知道周老师是不是意有所指,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本来是要奔着“好学生"去的,怎么又被人嫌弃了!

元月七号,跑到省邮电学校找“毛娜姐姐”求安慰。

毛娜倒是超然,问她:“你学习成绩退步了吗?”

胡若云说:“没有啊,我基本上都在前三名。”

毛娜说:“那你还怕啥?只要没有耽误学习,做的事情既不违法又不乱纪……说你不务正业的大都是嫉妒心理作祟,你都不用理他!

这大概就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出于岩,水必湍之’吧。”

一番话说的胡若云心情大好,抱着毛娜就在她脸上来了一口。

情到深处、情到真处,毛娜不但没有生气,还在他的脸上回吻了一下。

——不管是恋爱还是两口子过日子,信任和理解是多么的重要啊!

今年的明信片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印制了两万张,赚了2000来块钱,因为有了几次成功的经验,老五崔水根有点不满足了,几次三番地说:“三哥,再想辙干点别的啥呗?”

胡若云熊了他一通:“你没有听周老师说过好几次了,……要把最大精力放到学业上!再说,马上就是又要放寒假了,这个时候也来不及干啥了,过了年吧,咱再干一次大的……”

一说过年,老五又没了精神,他今年的寒假还是不准备回家,这个春节又该是寂寞、孤独、冷地一个人独过了。

期末考试一过,到放假这一段时间校园里的氛围轻松了很多,来文又给胡若云打电话,这次是请他过去帮忙的。

报社给采编部门配了几台电脑,但大家对这个新玩意儿接触的实在太少了,不少老记、老编在这些东西面前完全成了“小白”和“文盲”,人家卖电脑的只管把软硬件给你装好,不可能再天天教着你怎么使用。

暑假里,在单位实习的胡若云对这些电脑的认知和使用让大家叹为观止,但自从胡若云离开之后,很多人又都玩不转了……

终于等到胡若云期末考试完毕,同事们又央着来文“把小胡同学请来帮忙当指导老师呗!”

胡若云倒没有什么意见,但还是向来文说了这段时间里关于自己“不务正业”的传言,来文倒也爽快:“你放心,我直接找你们系主任说!”

来文的处事风格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和系主任那个倔犟老头说的,系主任把电话打给了周老师,让周老师带上胡若云立刻、马上到系办公室!

周老师带着胡若云去了,发现不仅是来文在,还有一个和系主任年纪差不多的女人和她在一起。

系主任向周老师介绍:“这是江城晚报的副总编江姗同志、这是来文女士……她们想聘请你班上的小胡同学给他们当一段时间的电脑培训老师,你安排一下吧!”

这就完全是“公对公”的了,而且是系里安排的,周老师当即表示同意,决定胡若云可以每天半天在校、半天到江城晚报“执教”,江姗副总编还当着系主任的面向胡若云颁发了大红聘书,——这就不算不务正业,而算是组织行为了。

时代在进步,很多想法无所谓对错,只是不同的认知在进步的路上碰撞罢了。

晚报编辑部是省内媒体最早引入计算机系统的,这个时候最常用的汉字处理系统是UC-DOS和初级版本的WPS,全拼和五笔是基本的输入方法。

没有办法,胡若云只能从最基本的五笔字根开始教大家。

直到要放寒假了,江城晚报仍然不放胡若云离开。

——作为媒体,更能接受和理解大的趋势,电脑化、无纸化办公是未来的方向,接受并快速掌握电脑技能是这一代办报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基本的文档处理是采编部门最急需掌握的!

没办法,胡若云只能先送毛娜回去,自己继续留在江城,老五崔水根高兴坏了,至少这段时间他不是一个人天天孤零零的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五,各个单位也要放假的时候,江城晚报终于同意放胡若云离开了。

在江姗副总编的见证下,来文代表报社给胡若云封了一个红包,里面装了二百块钱,算是这一段时间给他这个“老师”的辛苦费。

又鉴于胡若云经常给晚报供稿,写作能力和素养都不错,报请总编、社长批准,还给胡若云颁发了一个《江城晚报特约记者证》。

虽然是“特约”,可也不能小看这个证件:和正式记者证一样,上边贴着执证人的照片,照片上压着新闻单位的钢印,印着监督电话,执证人信息在发证媒体和新闻出版监督部门有着双重备案,可比后世满天飞的所谓“记者证”含金量高的多。

江副总编看胡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