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打算。
他们的想法太过大胆,以前还有些希望。
如今纪炀一来,能保住如今的家业,那就是福大命大。
温家有想走的心思,雷家却不肯,他们掌控此地十几年,最鼎盛的时候,灌江府全盘掌控。
这才多久,就要他们家离开?
可要是温家走了,他们自然没那么强势,所以也压着温家,要他们“共进退”。
一时间风雨飘摇,看着收获的粮食要分出不少给关外,自然无暇顾及太多。
关外的那胃口,估计这次要的百万,只是开始而已,后面肯定还有诸多要求。
原本以为他们握住外面的弓箭,帮他们消除此地的障碍。
没想到这弓箭竟然不受控制,反而要对准他们?
纪炀收到四方来信,对这事也略略知道些。
任凭他们闹。
自己这边只要种好田,养好马,等待时机即可。
不对,还要时不时“资助”一下古博国的起义军。
如今已经有三支起义军跟纪炀联系。
除了卫拓之外,还有两支叛军将领听他跟吴将军指挥,连凌县尉都派了过去。
上次剿灭山贼他做得极好,如今已经去前面战场历练。
其实古博国境内的叛军不止这三支,还有想自己称王的,也有趁乱掠夺钱财的,更有打着光复前朝的名号生事的,更有说消灭国王信仰邪神不合正统的。
反正什么都有,什么口号都能喊。
这么乱七八糟的环境下,纪炀扶持的三支军马,则显得格外突出,他们跟另一个想称王的队伍,算是古博城内的“佼佼者”。
他们这四个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对百姓极好。
只是想称王那位,他手头不太宽裕,毕竟没有源源不断地补充,他凭着武力最强,一般都是直接抢古博城各处粮仓的。
有次甚至抢了王室的东西,气得对方大怒,紧急做了场法事,也不知道有没有止损。
古博城内,不少百姓都投靠了他们四个,官府还挑拨过之间的关系,想让他们四方先打起来。
可惜有纪炀在,那三支队伍就算有乱子,也是做个模样,遇到第四支队伍,干脆绕道走。
对方也还行,见三支队伍都这么客气,更不生事,只是往他们三家送“招安”文书多了点。
当然,这些文书自然都到纪炀手中。
还挺有意思的。
纪炀那边收到雷温两家要运送粮草从偏僻边境送到古博城的时候,这样的“好事”,自然要分给要称王的队伍一些。
粮草反正要送出去,送古博城王室,还是送“叛军”,那就各凭本事了。
卫拓收到纪炀书信后,按照要求全部看过,随后立刻烧掉。
看到要联系称王的队伍时,卫拓再次感慨,纪炀的心思真是摸不准,对他来说,似乎什么立场的人都能合作?
再看到一起合伙抢王室钱粮的时候,他眼睛再次睁大。
但书信最后一行,竟然又是一条他以前看不懂,现在能看懂的计谋。
卫拓跟称王队伍合作,定然是卫拓队伍得的多些,毕竟是他得到的消息。
到时候就地发给当地百姓,不要同那支队伍说。
首先,卫拓主动联系称王队伍打劫粮草,那支队伍肯定感激不尽,等拿到粮草之后,更是激动万分。
两者分开,卫拓抢来的粮食一部分送百姓,这消息那支队伍也会得知。
当地百姓同样会得知,更会比较两支队伍的差别。
对比过后,卫拓的队伍名气肯定更胜一筹。
那支队伍毫无办法,要么捏着鼻子送粮,要么咽下这个名声,不管怎么样,也不会对卫拓升起怨恨。
谁让卫拓队伍对百姓好,大家都是知道的。
谁让这就是人家带来的消息。
只是“无意”踩着称王队伍,名声变得更佳而已。
纪炀既有心助这队伍一把,但不会让四支队伍齐名,否则以后他也是难缠的势力。
如此拔高卫拓队伍,也是因为卫拓队伍最为忠心。
既然忠心,那他就既送粮,也送名。
定下这事,雷温两家偷偷摸摸运送粮草,一路上也没人真正管,只是例行查问几句,便放行了。
凌县尉带着少量人手,看着他们走入荒无人烟的地方,顺着边境线过去,随即放了信鸽。
不多时,关外的卫拓已经得知具体时间,朝旁边称王队伍王元任抱拳道:“约莫两个时辰后,送粮队伍会经过此处,还请通力合作,到时候粮草按说好的分。”
已经称王的叛军首领王元任,顿时兴奋。
他们的物资一直靠抢,所以过得饥一顿饱一顿,这次正发愁的时候,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卫拓便送来书信,邀请他们一起“打劫”。
卫拓这人他也知道,以前被打压的队伍都要散了,谁知道从今年开始,像是完全变了一样。
只有百人的队伍,如今已经五千朝上。
这种好汉他自然敬佩。
以前四处打击官府的时候,他们也碰过照面,这卫拓只是避着他们走,显然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