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幼军是太子的幼军!(1 / 2)

章国二十年,朱祁玉早已不是当年的朱祁玉。

如此自负。

真不是心态飘了。

因为他的文治武功,确实可以如永乐一样,冠以大帝二字,后人评价帝王功过,景泰必定进入历史前十。

尽管所有的文治武功都是太子打造出来的,但事实上这二十年朱祁玉章国,太子打造出来的所有事情,都是他的领导。

躺赢得理所当然。

解决了七部给事中,朱祁玉又下了一道圣旨,取消后妃殉葬制度。

因为禅位一事,京畿一片混乱。

取消殉职制度的圣旨一下来,又引起一片哗然。

虽然这是皇家内部事务。

但天家无小事。

要知道殉葬制度也是太祖朱元章制定下来的,算是祖制。

结果……

又被景泰帝取消了。

海禁,取消。

殉职,取消。

太子妃人选应从民间遴选,也违背了。

给人一种景泰帝和太祖对着干的错觉。

但其实群臣心里明白,景泰帝做的这些事都是正确的——开海富裕了国库,太子妃选重臣之女,稳固了太子势力,取消殉葬,减少了外戚的担忧,降低了后宫鸡犬不宁的隐患。

不过当下,群臣不关心殉葬制度的取消。

反正这是天子才有的待遇。

大家更关心,能否在太子登基之前,就把他想动土地这个大蛋糕的想法给扼杀在摇篮中,要不然到时候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纵然全体朝堂文武愿意配合太子进行土地兼并问题的改革。

但全国的地主集团会反抗。

一旦如此……

那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内部矛盾,搞不好就会弄得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地主集团在地方上拥有的实力,不容小觑。

七部给事中从乾清殿出来后,态度晦暗不明。

群臣心里明亮。

他们被咱们的景泰帝给拿捏住了。

想从七部给事中这边下手,利用封还圣旨的权力来做文章已经走不通——而且按照道理和规章制度来说,这本来就走不通。

禅位不属于政事。

是国家决策。

七部给事中得在全体文武重臣的支持下封还,并且还得所有官员配合,才能在明面上找到一个勉强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

但如果七部给事中不配合,群臣真没办法。

陈循和陆瑜去找太子殿下。

暂无消息。

但另一边却很快有了结局:武将那边。

武将勋贵们的背后家族,其实比之文官集团的背后家族,不遑多让,都有大地主阶层,而且这几年大明战事频繁,武将勋贵的地位一点不比文官集团差。

所以武将勋贵们,也不乐意太子登基后去动土地这块大蛋糕。

但武将勋贵们左右不了太子的态度。

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幼军!

所以五军都督府、团营、亲军二十六卫的高级将领们,用各种理由去拜访相熟的幼军上下的所有将领阶层。

妄图说动幼军配合。

幼军营地。

幼军上下的将士,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平日里连影子都看不见的那些高级武将们,尤其是一些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亲军二十六卫的指挥使们,怎么接连来了好几拨?

是要出征了?

说起出征,幼军士卒可是兴奋的很。

但太子殿下并无旨意。

很快,有人去找各自的上属,结果发现就连幼军的千户和百户们,也被一些大人物光顾了,都在接见贵客。

一时间幼军营地一片茫然。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幼军,最有声望的当然是大明太子、即将登基的广安帝朱见济,但掌控指挥权的却是幼军指挥使王越,以及三名指挥陈七、李九、赵二。

王越的地位和权势声望,在幼军可直追太子。

但出身底层的陈七、李九、赵二,却是幼军的骨架支撑,以这三人为支架,幼军上下的千户、百户、总旗,都是当年的三百幼军填充,以及一些新锐晋级。

实际上按照战功,幼军的将领们都可以连升三级。

王越早该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了。

陈七、李九、赵二,但一个都指挥使也毫无问题。

但没人愿意离开幼军。

幼军最近也忙成了一团,因为随着太子殿下登基在即,幼军总不能一直叫幼军罢,得改名,同时还要改制。

因为幼军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满编制三万人了。

太子登基之后,就会扩军到五万人。

改制势在必行。

王越坐在他公事房的椅子上,端着茶慢慢的浅啜着,他是一位儒将,比起陈七、李九、赵二,他看事情更清晰。

看着在客位的几位五军都督府的重量级都督,忍不住心里冷笑了一声。

面无表情,道:“几位都督此来有何贵干?”

问了这句开场白后,王越就不再吱声。

任凭几位都督舌绽莲花,王越都沉默不语,等最后都督们费尽了口舌,王越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