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若微臣,必将千古第一人!(1 / 2)

朱见济略一思忖,“你如今已可独掌一方了,传孤旨意,即日起,工部尚书杭敏卸任东宫军研院令一职,由副令施辛接任,副令人选,由施辛举荐专业人才担任。”

施辛领旨。

又道:“其实自从工科院成立后,杭尚书就分身乏术了,微臣这个副令和正令没什么差别,此话不是说杭尚书坏话的意思,只是禀告殿下,微臣自信有这个能力,不孚殿下厚望。”

朱见济笑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别人施辛这么多年劳苦功高,上一个台阶又怎么样。

不过是俸禄高一点而已。

实际上以施辛在东宫军研院的功绩,换算成武功的话,封国公都没有一点疑问。

今天视察东宫军研院,主要是关于水力机床、弹药生产量的事情做出指导,和施辛边走边聊,直奔弹药生产车间。

眼看车间在望,朱见济忽然道:“施院令,东宫军研院虽然原本是工部的军器监改立,可早从工部独立出来了,但它毕竟不是国家部门,属于东宫,算是军工厂之类的机构,尽管你和东宫军研院的领导享受的是国家官员的待遇,但这属实是孤的东宫之前没钱,现在也算有钱了,明日孤会在大朝会上宣布,东宫军研院彻底和国家脱钩,东宫军研院的所有人员的俸禄待遇,都将由东宫自行负责,在这个基础上,东宫军研院的领导阶层,俸禄都会提高一截,但作为私人机构,改制之后,大家的薪俸便要和业绩挂钩,所以薪俸和升迁机制,都需要更改。”

施辛点头,“大家都能理解,但应该有一些怨言。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一直是朝廷在给东宫军研院发俸禄,大家早就忘记自己还是大明的官员了。”

朱见济呵呵一乐,“当然,之前孤不是说过么,国家要改制,比如地方府学要改成半公有的状态,府学官员不再是国家官员,而是政府聘任的官员。”

就是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差别。

又道:“东宫军研院这边又要差一点,属于孤聘用的,算是皇商。”

施辛眼睛一亮,“殿下是想以后把火器卖给国家?”

朱见济一脸腹黑,“咱大明国库会越来越有钱,而东宫军研院的发展,又远远强于工部和兵部联合成立的国家军研院,那么之后团营、亲军二十六卫、五军都督府的地方卫所,以及边军将要配备火器,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咱们东宫军研院就可以卖给他们火器。”

说到底,是把钱从国库正大光明的弄到东宫。

方便自己继续搞工业革命。

施辛秒懂,叹道:“殿下也就是殿下,容微臣僭越的大胆说一句,殿下若是生在寻常百姓家,其成就也会是我大明的又一个沉万三!”

朱见济呵呵一乐,“我若为臣?那也将是大明的千古第一臣!”

区区一个沉万三,还不在我眼里。

继续道:“所以东宫军研院这边的升迁考核,要彻底落实下去了,孤之前提过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专家、教授、院士之类的等级划分和提升,可以施行了。”

施行立即领会,“等殿下宣布东宫军研院彻底改制,裁出国家部门后,微臣便落实这些举措,不过只怕会有人心有不满。”

朱见济哈哈一乐,“钱够多,谁会不满,等以后卖火器给国家了,这个业绩一起来,东宫军研院人人都能成为富贵人家,并且到了院士那个级别,可以挂在工部工科院,享受国家朝廷的俸禄补贴,但孤先把话说在前面,所谓的院士,一定要是东宫军研院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在当世不出前三的那种,又或者是有卓越贡献,比如高处蒸汽发动机、研发出水泥的那几个人,都可以直接擢升为院士,享受国家补贴。”

施辛笑了,“那这样的话,大家应该会容易接受许多。”

朱见济嗯了声。

率先走入弹药生产车间。

弹药生产车间在河边,挖沟渠引北运河的河水作为水力动力,已经生产出来的几十台水力车床在工匠的操作下,正在全力以赴的生产弹壳。

朱见济一边巡视,一边对施行道:“对于这些工匠,因为是技术人才,就不设立教授和院士了,按照技工登基划分九级,最高九级,依然享受工部工科院的待遇。”

也就是说,哪怕是最普通的工人,只要努力,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施辛叹道:“殿下这举措,怕是要震慑古今了。”

历朝历代,哪有当朝君王如此贴心的为底层的工匠铺路的。

朱见济叹了口气,“这是因为孤要做的事情,不是靠孤一个人就能做到,需要全国的人都一起奋斗,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才!”

巧了,我中华神州,从来不缺人才。

检视了一边弹药的生产流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也是工业化程度不够,还不能形成完全体的流水线。

但已经算不错了。

朱见济临走之前,对施辛道:“军研院这边多和划拨到工部的炼钢厂那边接洽一下,按照孤之前给了你原理的各种铣床、冲床、镗床等机床的生产原理的需求,让炼钢厂那边按照需求去研发各种特种康,工科院那边成立的由于少保义子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