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清嘱托完长公主他就离开了屋,楚怀玉脸颊上的烫意还没有消散。
早朝上,皇上一身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尽显皇家气度。
底下站着满朝文武,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站在最前面,一身蟒袍的楚怀瑾。
他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皇上的决策,满朝文武都对他心生敬畏,不敢冒犯半句。
“臣弟有本启奏。”楚怀瑾上前一步,冰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所有官员都屏住呼吸,心中惶恐。都在脑海里回想这俩人有没有得罪过三王爷和三王妃。
也不知道谁这么倒霉被三王爷参一本,轻责贬职到偏僻地方去吃苦。重责抄家流放。
无论哪种都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痛。
“准奏。”皇上眼睛发亮的看着他这位皇弟。
他清楚皇弟没要紧事不会启奏,这一旦启奏,朝中就有官员要遭殃了。
他这个皇弟也乐于借助皇弟的手惩治贪官污吏。
再不就是皇弟亦或是三王妃想到什么利国利民的治国良策。
无论哪一点对他这个皇帝来说都是大好事。
众大臣能感觉到皇上隐隐的兴奋。
大殿之上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楚怀瑾身上。
他则是完全不受这些目光的影响,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臣弟的王妃在京城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人脉也广泛。结识了海外商人,从他们那里收购了大批双季稻的稻种。
如今经过王妃细心培育,稻苗长势很好。
所谓双季稻一年在同一片稻地上收割两茬,早稻和晚稻。一旦双季稻种植成功,就能对全国的水稻户推广。到时候可想而知,大楚国的粮食会翻一翻。”
楚怀瑾这话一出,上到皇上,下至文武百官,全都震惊的不行。
全都知道三王妃的双季稻要是培育成功,这女子又立了大功。
这叫他们这些多年来政绩平平的老臣情何以堪?
一个女子比朝中的官员还要有本事,叫人嫉妒眼红的不行。
不过碍于三王爷如今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位,他们也不敢表现的太过。
“朕要看看三王妃精心培育出来的双季稻秧苗。”皇上激动的话音中都带着隐隐的颤抖。
要知道他继位以来,就一直注重改善民生。为了改善大楚国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大力宣扬百姓种田。颁发了不少种田优惠的政策。
即便如此,国库的粮仓还是不够用,要是遇到长期的战乱,那大楚国的军队势必面临着缺粮的问题。
三王妃提出双季稻种法,能让粮食翻一倍,他如何能不欣喜激动?
楚怀瑾自然是将王妃培育的秧苗带了过来。就在他的心腹手上。
皇上传旨高山进殿,满朝文武都将目光落在高山手上抱着的一盆秧苗上。秧苗长势很好,不过也看不出来哪里不一样。就是普通的稻苗。
皇上为此却很重视,亲自从龙椅上走下来来到高山面前,上手摸了摸秧苗。
“这可不是普通的稻苗,是能叫大楚国粮食增产翻一倍的双季稻苗。这稻苗可不能有丝毫的损伤。传朕口谕,新上任的户部侍郎,大司农全都要听三王妃调遣。全力配合三王妃培育出新品种双季稻。”
户部侍郎和大司农俩人全都站出来,俩人恭敬的领命。“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托,全心全力配合三王妃,听其调遣。”
新上任的户部侍郎,刚进京不久,由于在别的地方做出了政绩,顶了户部侍郎的官职。还不是太了解三王妃做的事迹。
户部侍郎林大人不过三十,就已经官职二品侍郎,为人难免有些心高气傲。
他心里其实挺不服气听任一个女子的话,由着她来调遣他一个二品侍郎。
大司农却对三王妃钦佩不已,他上任八年时间,一直都在钻研粮食种植问题,如何改善粮种,增加粮食产量。却没有太大的成就。
这三王妃刚来京城也就一年,就培育出来双季稻的稻苗。对比之下,他这个大司农都有些惭愧。
“皇上微臣也是第一次听说双季稻,对这稻苗实在是好奇。可能叫微臣将这盆稻苗带回去仔细钻研。微臣惭愧,在大司农的位置上这么多年。也没能改善粮种,使粮食增产。”
“大司农虽没能使粮食增产,却也是勤勤恳恳做事。倒是将棉花的种植研究的挺明白,南北气候不同,种植棉花的法子也不同。大司农做的这些实事,朕也是看在眼里的。总好过那些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官员。”皇上开口如实的点评了几句。
大司农得到皇上认可,他感动的眼泛泪花,悄悄用袖子抹了把眼角。手里抱着皇上赏赐给他的双季稻的稻苗,背脊挺的直直的。
朝堂上有几个老臣却在皇上说出这话的时候,脸红的低下了头。有被内涵到。
皇上除了将朝中俩个官员调遣给三王妃,还将五百的御林军也调遣给三王妃。
足以可见皇上对三王妃种植双季稻的重视。
下了朝,皇上走路都有点飘忽,实在是太激动了。这一年多来,三王妃给了他太多的惊喜。不得不说皇弟眼光好,给皇家娶了个珍宝回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