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开明帝,亦为了求仙访道,屡次派术士前往南海,寻找传说中的仙宫。
只不过因为仙凡分隔,才致使凡人不知世间有仙,只以为那是神话传说……。
自从她垂帘听政,掌握中枢大权后,这些秘闻,就渐渐被她从宗正那里得知了。
“传闻天德帝乃是降世仙人,所以得了天命,推翻前朝暴政……,时年关西道大旱数载,太祖登坛祈雨,敕令之下,雨神不敢不从,降下雨水,缓解灾情……”
李太后搜检记忆,迟疑了一小会后,对周王说出了一些不存于史料的皇族秘事。
说到这里,她摇了摇头,“太祖乃是仙神,自不可能留下真尸在奉陵,只不过……孝章皇后下葬,也是衣冠冢……,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孝章皇后赵芸娘,是汉统第一个垂帘听政的贤后,得到了朝野百官的一致赞誉,她这个李太后……自然要彷照先贤,将孝章皇后的一言一行奉为圭臬,以此确保“得位”名正言顺。
(凤溪国国号为汉。)
因而,她对孝章皇后的事迹,也可谓了如指掌。
“就连母后你……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周王有些讶然道。
“那么举国之中,又有谁能知道当年之事?”
“这可是关乎皇兄和儿臣的性命,以及我朝国运。”
他到底是少年,心中一急,生怕李太后不重视此项,着急说道。
“传宗正……”
李太后没有回答周王的话,她柳眉微颦,看向身旁的女官,面色一肃道。
过了小半刻钟。
头发花白的宗正走入殿中,按礼对李太后请安。
“不知太后招臣到皇宫之中,所为何事?”
宗正扫了一眼偏殿就坐的周王,又见殿内没有孝昌帝,眉宇微抬,心中有些不安了起来。
宗正这个官,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虽是九卿之一,但仅是掌握皇族、外戚勋贵的事务官,在实权上,不涉及军政大权。
然而换皇帝的时候,他这个掌管皇族名籍薄、区分皇族血缘亲厚、嫡庶、大宗小宗的宗正,发挥的作用可一点不小。
坊间传闻,李太后和孝昌帝早已貌合神离,其偏爱幼子,废帝另选,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皇叔请坐……”
“快要入冬了,贡品中有燕北道进贡的上好裘衣,待会给皇叔带上几件……”
李太后对宗正也不敢怠慢,面带笑容,循例对其嘘寒问暖了起来。
宗正由皇族担任,是徐氏皇族的代表,以她权势,也不敢贸然得罪。
说完客套话后,李太后这才进入正题,说起了奉陵,“周王府内有一相士,疑似是修士,说我朝国运之所以倾垂,与……奉陵是衣冠冢有关,太祖和孝章皇后的都不见龙体、凤体……”
听到这里。
宗正先是松了一口气,不是废帝就行,但很快,他就神色一怔,脸上布满了担忧之色。
比起废帝,汉统的国运丧失……明显更是一桩大事。
“开明十八年,孝章皇后殡天,太宗查探之后,才让工匠封棺,下土安葬……”
“其坟墓,不可能是衣冠冢。当时,孝章皇后留下遗诏,明言要与太祖合葬于奉陵。”
宗正沉吟了一小会,条分缕析的说起了当年孝章皇后死时的步骤,以及礼仪、规章等等。
他讲完后,目视李太后,沉声道:“周王年幼,容易受奸邪蒙蔽,还请太后下旨将这相士请入皇宫,让老臣亲自与他言说。”
“周王自幼聪慧,知奸辨贤还难不倒他,这相士法术高超,所说之词,关系国家大事,所以周王才着急上报哀家……”
“此等之事,不为蒙蔽!”
李太后凤眸澹澹扫了宗正一眼,哪里不知道他在打什么算盘,几番言语,就轻易的化解了周王日后的政治危机。
接着,她对女官耳语数句,等女官离开紫薇殿后,她看了一眼宗正,笑道:“皇叔,这大国还不至于一时沦丧,仅以小事,就大动干戈,没什么必要。”
过了一刻钟。
徐行来到了皇宫,落座在了周王之下的次座。
“阁下是修仙之士?”
宗正待徐行入座之后,仔细打量了徐行几眼,见其神态缥缈,气质不类凡俗,腰间又挂着几个黄色的小袋子,与皇族所留的修士之貌颇为类似,于是迟疑了一小会后,他开口问道。
凡俗权贵不如修士。
不能力敌!
这是皇族早就留下的戒训。
即使徐行说的都是蛊惑之词,看在其是修士的面子上,宗正也要劝说李太后,不要对徐行赶打赶杀,以免引来不测之危。
“贫道为归元山一散修,曾受前朝昭顺帝恩惠……,修行有成后,出山见朝廷国运衰微,有倾覆之祸,故特意警告之!”
徐行闻言,微微一笑,将自己早就打好的腹稿讲给这几人听。
昭顺帝虽创造了昭顺中兴,但史书记载,晚年的昭顺帝亦于名山大川之间求仙访道。
将来由安在昭顺帝的头上,经得起查,不怕李太后几人不信。
“这是贫道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