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解放生产力。
数学,天文,军事,科技迎来急速发展。
帕斯卡,费马,德扎格,笛卡尔,斯蒂文,韦达,卡瓦列里,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沃利斯这样一大批的科学家粉墨登场,装点历史。
当然了,现在华夏帝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世界,现在乃至以后各个学科都会被李福安的署名覆盖。
关于李福安的身份问题,注定了只能在小范围内流传,随着时间推移被历史掩盖。
欧洲的局势看似一团乱麻,但是对于知道历史进程的李福安来说,他正在有序且坚定不移的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翻看着资料,不时的提问,欧洲的态势渐渐在李福安面前展开,究竟要不要插上一脚,李福安犹豫不定。
在李福安看来,现在的欧洲正是思想碰撞激烈的时期,参与进去固然有巨大的好处,但是将刚刚成立的帝国拖入泥潭能不能顺利上岸实在不好说。
现在的帝国综合国力实在不具备碾压实力,去年帝国遭遇寒潮,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北大雪,黄河,淮河,长江封冻。
今年严寒还会持续,好在帝国当前的资源调配尚处在计划使用阶段,物资统一调配,才使得天灾看起来没那么可怕。
但这些都建立在帝国有物资可用的基础上,一个操作不好,就有可能折本,阴沟里翻船。
思虑良久李福安决定召开会议,帝国的老狐狸众多,应该多拉出来使用,再说这样涉及到国策的问题确实需要群策群力。
物管院各部官员,军管处的三军将领齐聚芯片工厂,李福安将收集的的欧洲资料发下去,提出了讨论议题,向一众老狐狸们讲述自己的顾虑,希望众人能商讨出妥善的意见。
虽然早有预见但是李福安最后还是被惊到了,物管院意见统一,认为应当趁此良机扩张帝国版图。
去年还在讲着礼仪,文教的儒学大家,经过了一年,思想及行事方式变化之大令人称奇。
李福安认为这和目前物管院面临的压力有关,开国之初就面临巨额财政亏损,全靠战争红利渡劫。
一年的财政预算,亏损的填补就是压在物管院头顶的大山,这些利益使得儒教大拿们再也顾不上文教了,先保证国家财政不会破产才是重要的。
既然意见统一,李福安也没什么好说,那么未来的资源就需要向军备倾斜。
需要增加军舰数量,弹药储备,扩大军工生产规模,一切和军事有关的都要优先处理。
物管院和军管处讨价还价,会议还算顺利的持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