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年伊始(1 / 2)

眺望时空 绿花茶 1296 字 2022-03-30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新气象,年前的谈话对各部刺激很大,新年一开始各部如同打了鸡血,牟足了劲儿开干,效率明显提升数倍。

政府机构里,官员各个行色匆匆,气氛紧张,搞的百姓挺纳闷,这些当官儿的都怎么了,一个个都跟狗撵似的。

当然,百姓也乐见其成,办事效率高,受益的还是百姓。

首先是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在各地风风火火开张,全国百姓被要求将适龄学童送入书院学习。

这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不可违抗,学费,食宿均由国家负担。

百姓对此毫无意见,歌功颂德都不足以形容百姓的感恩之心,但是与之相对的要求所有百姓参加扫盲班,这就招人恨了。

一个个成年人被集中参加扫盲,学习识字,算数,一群群的老爷们,老娘们挠破头皮,恨得牙痒痒。

不仅要跟着先生念书,还要考试,考的不好就减少粮食供应,缺了大德了。

为了粮食,拼命念书,吃饭念,走路念,见面打招呼都是念书的问题,睡觉说梦话都是在念书。

百姓都被折腾惨了,对于下命令的人,恨不得扒皮抽骨。

可惜,早就被预料到,政府公文都没有提到谁下的令。

再来就是医疗,各地都开始统计辖区内的大夫,开始修建大医院。

大夫们被征集起来统一在看病,所有大夫都被要求限期带出一定数量徒弟。

下面村镇也被分派一定数量大夫,看病所需也有国家负担了,各地还在筹建医学院,以求提高医生数量。

这个政令得到全国上下一致叫好,在百姓们看来下这个命令的人简直就是活菩萨。

可惜政令还是政府名义下达,未提任何人名姓,让百姓想要立个牌位拜拜都找不到人。

这难不倒人,这天下有一个最大的挂在那里,很是显眼。

于是皇帝的牌位被百姓请回家早晚焚香,甚至还带动了一个行业。

皇帝的塑像,画像卖的很是红火,当然,扫盲班没被算在李福安头上。

在百姓看来,菩萨般的皇帝怎么可能下缺德命令,一定是那个缺德大臣干的。

皇帝肯定是胳膊腿小拗不过那些缺德书生,所以才会有缺德的政令出现。

皇帝也难啊,身边尽都是一群耍嘴皮子的缺德书生,一天天不干好事儿,尽冒坏水儿,出馊主意。

可惜咱平头百姓帮不上忙,只能多上几炷香,保佑皇帝长命百岁,福寿安康。

同人不同命,就是这样说了。

铁路、公路延续去年的规划,只是力度更大了,人员数量,建设速度都在提高。

各地都在筹措资金兴办轻纺工厂,安置辖区内闲散劳力,各地机械工厂一如既往工作忙碌,订单雪片般飞来。

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矿产冶炼企业逐渐开始生产,各地发电厂也相继开始发电。

去年集中力量突击建设迎来收获,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始了,工业发展迟早会迎来爆发。

不管愿不愿意,一个国家一旦开始奔跑,身涉其中的人就不由自主的跟着跑动,环境使然。

这个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终究还是儒教的士子们占多数。

但是随着全民义务教育的实行,固执清高的士子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读了几十年书的人毕竟都是聪明人,再清高不能当饭吃。

想要在华夏帝国某得一官半职先得要学会帝国的规矩,跟着帝国的脚步走。

大量的士子走进新建的学院回炉,开始学习新知识。

礼部负责全国教育,专门设立一个教育部专司教育,不仅在全国设立普及型的书院,还建立了专业性的学院,招收那些士子们进行专业培养。

未来的华夏需要的不是只会读经史的书生,而是具备多种能力学识的复合型人才。

即便是从政也需要客观的了解社会,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及眼光。

至于少数固执的儒生,政府也不会去管,跟不上国家脚步的早晚被淘汰,当整个社会不再有不识字的人时,情况就会翻转过来了。

现在读书识字不再是一部分人专享的权利,当知识普及至全民,人们对社会形态必然会有自己的理解、认知,不会再轻易被一部分人牵引影响。

能够影响国家方向的,必然是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

思想上的禁锢一旦被解除,不会有人再愿意被压迫,老学究们再以个人标准去教训人,绝对会被喷死。

人必须得学会站队,新时代开放的社会形态决定了,想要赢,想要获得利益,首先必须保证自己,属于绝大多数那一波儿队伍的一员。

占据主场优势,行事才能正大,堂皇。

固执的老学究注定会演变成小众群体,直到被淘汰。

事实上一个民族文化是需要思想指导的,不能只有实用知识填充,那会造成思想荒漠,后果很严重。

遍及社会的实用主义思想,会使人抛弃社会传统道德,利益至上。

人们过分追逐利益,财富,权利,人与人之间会因为缺乏信任,拒绝交流,最终形成一个个的封闭个体,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