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唯他可行(1 / 2)

扶明录 浪得虚名 1235 字 5个月前

岸边集市很是热闹,多是附近的百姓弄些鸡蛋青草土特产在这里摆摊供船家采购,常宇最爱逛这些地方便和李慕仙结伴在人群里晃来晃去,看到喜欢的玩意也会买些。

靠近河边的大柳树下有个茶棚,坐满了很多歇脚的船工在那谈论着四面八方听来的消息,常宇和李慕仙也寻了个座要了壶茶水,侧耳听着他们说话。

茶当然不是什么好茶,水极有可能就是这运河就地取水,入口真的……反正喝惯好茶的常宇终感觉怪怪的,可茶棚里的故事很精彩。

这些船工南来北往,但凡一地有事一夜之间就能传到千里之外,什么长江那边贼军闹的凶的很,尽量少去,前几日谁家的货船被水寇给劫了,连货主待船工都给杀了抛尸河里……秦淮河最近又冒出了个花魁……济宁那边有数万官兵沿河南下,不知干嘛去的……

“对了,你们这有兖州过来的么,听说曲阜那边有乱民闹事是不是真的……”

“什么乱民闹事,是孔府为富不仁激情民愤了,哎……你们听说了没,都说那孔圣人的后代……太不是个玩意了,说谁坐天下就降谁没一丁点骨气,就这样的墙头草还教化万民……呸”。

“嘿,可不是,俺从南直隶那边过来就听说了,现在都在骂孔府不要脸”。

“好家伙,这么快啊,南直隶那边都传开了啊,嘿,孔府这叫多行不义必自毙,惹天下人的怒咯……”

“何止南直隶传遍来了,北直隶那边也快翻了天……”

听着船工们七嘴八舌吐沫横飞,常宇和李慕仙相视一笑。

船工们的话虽有夸大之处,却也是事实,比如北直隶真的翻了天。

不知道从何时起,突入一夜春风来那般,以京城为中心有关孔府舆论千树万树梨花开,顿时引爆京城头条新闻,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不管街头走卒还是文人雅客都在谈论此事。

当然有人赞同,有人则觉得故意抹黑,两方不同观点时常争得面红耳赤,但无论怎么争论,孔府的丑陋嘴脸已经被拿到台面上议论了。

以往即使有人看不惯孔府,但也只能私下悱恻几句,拿到台面上立刻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可现在……

甚至连一些朝臣官员参与其中。

据闻,这些倒孔言论传到次辅吴甡耳中时,其捶胸顿足:“孔夫子千古圣人,竟遭此非议,世风如下,民心愚钝……”

然听了他这话的李遇知淡淡说了句:“人家骂的是衍圣公府,而非孔夫子,次辅大人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据说俩人因此撕逼差点撕破脸皮。

高时明一日三进宫,将宫外舆论汇报崇祯帝。

崇祯帝一日三变色。

初闻轻笑,毕竟早有心理准备,二闻蹙眉,舆论远比预料来的更凶猛,甚至引发朝臣互撕逼,再闻,则龙颜大悦。

因为孔府的五十万两银子和十五万石粮食的消息已经送来了。

崇祯帝一连说了三遍甚好,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牛逼克拉斯!

这自然是夸赞小太监的。

先造舆论再动手,让孔府自知理亏只能乖乖认罚,而且迫于舆论压力也不敢立刻还嘴反抗,至少眼下不能。

所以,让舆论来的更猛烈些吧,维持的时间越长,孔府则越夹着尾巴保持低调不敢对小太监进行反击。

而且如常宇所料那般,兖州府三年田赋换来这些粮饷简直是超值,同时既为兖州百姓弄到了实惠,也为朝廷换来好名声,当然还能用这些粮食来缓解京畿的粮荒,这才是眼下最需要的,比雪中送炭还珍贵。

而里里外外买单的其实是孔府。

这种买卖越多越好呀。

崇祯帝很开心,开心到有点恐慌,深怕这只是自己做了个梦,因为一切都那么的不现实,怎么内宫就出了个这么阴险不要脸能惹事能平事会打仗会讹钱的小太监呢。

老得劲了。

崇祯帝就差点哼起咱老百姓啊今儿真呀真高兴……

保定府清苑县南,一队人马缓缓难行,队伍中一个少年愁眉不展面色黝黑,周边人对其极其恭敬有加,有人劝其天热乘车而行反被其斥。

这少年便是当今大明太子,朱慈烺。

小朱同学受常宇影响颇大,一心想着走出皇宫走出京城,世界很大我要看看。

终于,在崇祯帝命巩永固和张国维巡按北五省时,他走出京城,视野顿开,但内心却也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百姓之苦,罄竹难书。

从京城一路南下,所见所听皆惨不忍睹。

常宇曾对他说,出去看看或许就知道为什么老百姓会造反了。

没了活路,只能造反了吧。

但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天灾人祸逼的,周而复始成了恶性循环,没东西吃就造反,朝廷就镇压,一打仗又失收又没东西吃,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