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高羽打擂1(1 / 2)

每个春节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热闹,一样的充满欢乐。

今年最博人眼球的却是高邈和高羽,两者都透着怪异。高邈让整个高跷队的表演黯然失色。他越来越接近于神。高羽也让高崔之争变的索然无味。而对他更加令人厌恶。

过年最让人兴奋的就是高跷表演。高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说法很多。

在齐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智慧和滑稽著称的齐相晏婴所创。一次出使邻国,邻国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起来。

从此高跷在临淄地界迅速散播开来。在流传中又演化出了文高跷和武高跷。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炫技。

高阁庄的武高跷在临淄是一绝,无人能及。

在高阁庄,高跷也叫“拐子”。其他庄高跷见到高阁庄参加表演都是主动放弃,或绕行。

有一年不知是什么人故意使坏,在高阁庄演武场坚硬的地上挖了两个细小的洞,用浮土掩盖了。洞口大小连脚后跟都踩不下去。其他表演毫无妨碍,洞的大小刚好容高跷踩进,可对于高跷表演是非常凶险的。

当高阁庄人上场表演第一个踩进洞里的是崔万山,他一个前空翻落地正好一只拐子踩进了洞里,换平常人,就是腿断骨折的下场。崔万山顺势蹲身双手抱住踩进洞里的一根拐子,硬生生折断。他却没有摔倒,而是踩着一高一矮的高跷继续表演。

第二个陷进去的是高老拐。高老拐也是个奇人,平时走路一瘸一拐的,但踩起高跷却既不不瘸也不拐。他也是硬生生把一根拐子掰断了,继续表演。

如此他和崔万山都踩着一高一矮的高跷,动作滑稽,更是喜感十足,赢得了阵阵掌声。

从那时起,高阁庄发明了一种炫技加滑稽的“高矮跷”。今年踩高跷时,自重身份从未上场表演的高邈竟然踩了一丈一的高跷出现在演武场中央。

他扮的是玄武大帝,披头散发一身金甲,站在场地中间,两脚如钉在地里,稳稳的一动不动。

开始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脚下,但后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踩高跷原地不动,根本不可能保持身体平衡,何况还是一丈一的高跷。谁可以踩着高跷原地一动不动而不会摔倒?看热闹的人忽略了其高跷表演,向着高邈,叫好声不绝于耳。

忽又记起那个传说:高邈是玄武大帝转世。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跪拜磕头,周围人一个接着一个竟纷纷跪倒。

正月十五的擂台赛按照老规矩进行,已经没有多少人关注。

但是,若有人把擂台赛给搅和了,会怎么样?

擂台下人山人海,外乡人来高阁庄赶庙会,当这位高阁庄最高辈分的孩子跌跌撞撞爬上擂台时几乎没有人注意。

黄口赛本来就没有多少人会注意,除非上场的有自家孩子。

懂些功夫的行家里手等待的是而立和自由两组的比赛。舞勺与舞象也属尚可一观。

当黄口小儿在台上各自表演套路后,坐在前面观战的高立春大笑道:“咱高阁庄可谓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坐在高邈旁边的高羽却撇撇嘴。他练习了龙鳌教的功夫之后,看这些小伙伴们动作更加缓慢,招式之间破绽百出。他大声说道:“这算狗屁功夫。”

高邈笑说:“要不小老祖也上去玩玩,给他们指点指点?”

高邈心情不错,本身一句玩话。

高羽却站起身,走到擂台前。他跳了跳却够不到擂台,在人们的哄笑声里,他沿着台阶往擂台上攀爬。

即使黄口组的比赛上场的孩子一般都是从抬前一跃而上,最差的也不过助跑几步纵身跳起用手搭一下擂台边儿,飞身而上。向他这样走上去的还真不常见。

孩子们看见高羽上台先是一愣,然后嘻嘻呵呵的笑。

“小老祖还是下去吧,别忘了擂台的规矩,台上不分大小,台下立规矩。”

“把恁打倒了可别怪我们不尊老敬老。”

“大过年的伤了恁不好看。”

高羽上台本想上了展示一下八王剑法,让这些孙子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被他们给吵的头大。

他大喊:“住嘴,恁这些孙子们一起上吧。”

孩童们呼啦一下把高羽围到中间,争先恐后拉开架势就要动手。

人人都是一个想法,打败这位小老祖把握最大,至少是胜一场了。

孩子们都不想失去这次胜利的机会各不相让,早就忘了这是擂台,一拥齐上,准备像平时一样,把这位小老祖抓住扔下台完事。

众长老看着闹的不像话,准备出言制止。却见高羽从孩子们的重重围困中逃出来,还不忘回身一脚踢趴下小慢毒虫。孩子们转身又追,玩起了他们日常玩的“捉老鼠”的游戏。

高羽看来这些孙子们怎么越练越差劲,比过去还慢。慢慢腾腾简直就是站那里让他踢屁股一般。

他在擂台上兜圈子跑,不忘绕到孩子身后,踢人屁股。几圈绕下来多半孩子竟被他打倒。众人看起来高羽动作和其他孩子速度差不多,但不知道为啥,孩子们就是抓不住他。

他总能从他们围拢的缝隙里穿出去,然后就是似是而非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