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考虑(1 / 2)

康熙到慈宁宫的时候,皇太后并没有休息,不过到底是年纪大了,且前段时间又病了一场,整个看起来颇有些憔悴,此时见康熙过来,皇太后神情一顿,整个人强打起几分精神来,随即等着康熙开口。

康熙见状,心里又多了几分愧疚,如今他的长辈也就皇太后了,此时见她这般,心中对于后宫嫔妃的不满再上一个台阶。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起来吧!”皇太后抬了抬手,等康熙坐到身侧,这才开口说道:“皇帝可是在为朝堂上的事烦恼?”

康熙摇摇头:“朝堂上的事都解决的并不多了,真正让朕觉得为难的是后宫这些搅局的妃嫔。”

“既然犯了错,那就按照规矩走,皇帝不好开口,那就让哀家来做这个坏人。”

康熙闻言,心里一阵感动,因着后宫没有皇后的关系,他自以为分权而制,便能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却不想他这是上有政策,其他人下有对策,他心中警醒,心中琢磨着要怎样才能防止今日之事再次发生。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并非是以后如何,而是如何平静地解决这件事,既不闹出太大的动静,又能敲打后宫的妃嫔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

皇太后确实没有什么野心,但耳濡目染,该有的政治觉悟和眼光还是有的,虽然身在后宫,又万事不管,但该知道的总归都知道,且康熙再敬重她,她也不是康熙的生母,很多事情皇太后都只能顺着康熙的心意来的。

后宫争斗历来如此,先帝那会儿,争斗比起现在更激烈,坊间传言先帝多宠董鄂氏,说什么真爱,也没耽搁先帝流连后宫。那会儿因着废后的关系,皇太后也不受宠,不,应该说整个蒙古的嫔妃都受先帝排斥,太皇太后天天在她耳边叮嘱,唯恐她像废后那般又被先帝给废了,以至于她从进宫那天起便提心吊胆的。

等到先帝病逝,所有人都在哭,只有她真真正正的松了一口气。

是的,其他人不管因先帝的死哭什么,皇太后却庆幸先帝去的早。

说实话,对于先帝,皇太后不仅一丝情谊皆无,还打从内心瞧不上他。

在皇太后眼里,男子就该顶天立地,豪迈且心胸宽广,而不是像先帝那般既放不下权力,又拒绝不了美色,当两者发生冲突而不能平衡时,便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无辜的女子,废后是这般,她亦是这般,简直窝囊透顶。

当然,这些话皇太后也只能在心里想想,毕竟那个让她失望透顶的男人,是太皇太后的儿子,亦康熙的阿玛,在他们心中,那个男人再差也轮不到他们来评价,即便他们都是受害者。

皇太后目光悠远地看着手中的茶盏发怔,回过神也不急着说话,而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等着康熙开口。

约莫过一盏茶的时间,康熙将事情捋了一遍后,细细说给了皇太后听,当然这其中必然是夹杂着康熙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处置结果。

皇太后抬头看了康熙一眼,淡然地道:“皇帝的意思哀家都明白,不过如此一来,后宫主事的人就得重新挑选,皇帝可有人选?”

不是问句,不是惊讶,而是早已预料到的结果。

康熙见皇太后满盘接受的样子,忍不住低声道:“暂时便由惠妃、宜妃和荣妃接手。”

康熙也没有想到,当初接掌宫权的五人里,最得他信任的佟贵妃和德嫔偏偏就是最能作的人,这偌大的后宫,除开他的势力,手中有宫权的相安无事,没有宫权亦没有宠爱的妃嫔,竟过得比奴才还不如,这让康熙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当初他不再立皇后,除开自身原因之外,也是想制衡朝堂,却不想短短十几年,这后宫竟变得比从前更不堪。

皇太后对于康熙的安排并没有太意外,在她看来,后宫总要有人打理,若是从前,她或许还会动心思,现在纵使康熙将权力送到她手上来,她也没了那个精力,所以皇太后连迟疑都没有,就直接答应了康熙的安排。

康熙见皇太后丝毫没有过问的意思,心里对于皇太后的好态度也更显敬重,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留下来陪皇太后用膳,至于处理后宫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放到了第二天请安的时候。

晚膳时,皇太后不经意地提了一句胤礽,康熙的手顿了顿,到底没有说话,毕竟现在敢在他面前提起胤礽的,也只有皇太后一人了。

他对外好似真的把胤礽这个儿子给放下了,可实际上他做这么多事,总归还是有几分是为胤礽考虑的,毕竟他已年迈,很多事都顾及不到,他不希望自己死了,儿子也就跟都死了。

等到从慈宁宫里出来,康熙挥退坐步辇,缓步朝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这一路他走的很慢,却想了很多。

胤礽是不可能再放出来了,其他儿子争归争,罚归罚,康熙也是希望他们能兄友弟恭的。再说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心中琢磨的几个人选隐约的有了偏向,甚至只是想想就过的事,如今也有了想要落实的想法。

太子康熙是不打算封了,但储君的人选,明处没有,暗处肯定要有,且这路他还得帮着铺好,不然日后就算他留了旨意,还是会引起不小的纷争,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抬头的瞬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