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身正气和怕的要死(1 / 3)

今日大朝,几乎所有的朝廷外官都要携同上朝朝贡,其中便有传言冀州大将军褚苹的嫡长子褚天华也要上朝参拜。

冀州听调不听宣已经是朝堂内外众人皆知的事实,在如此时候还可以派遣自己的嫡长子来面对皇帝陛下也算是给了朝廷一个诺大的面子。

其他有所功勋的将军大臣也是纷纷都披上自己最正式的长袍,于天色黑白交际之时跟随着人群滚滚洪流,从东阳城的四面八方的深宅大院之中赶了回来,慢慢的涌至于皇宫英才殿外。

东阳城是东阳王朝的中心,英才殿作为文武百官上朝之所,长达三十二里,意为三十二重天,也被众官员称呼为通天之路,这条横穿南北的中轴大线,正正方方的成为了东阳城中的四散之地。

北通向朝堂,南通向集市,意味着天子于庶民一起。皇宫内外的建筑群比历朝历代都来的厚重浩然。

朝天驿馆位于东阳城之中,距离皇宫的九门不过三四里路,两条护城河交错而过,桥下的河水是谓二龙相交。东阳的百姓都说这是由东阳的两条护城河相互交叉从而形成的龙须。

这是东阳的龙脉,因为这条龙脉,所以再能保护着东阳城可以成就千朝万代的功绩。

一辆低调的马车正在顺着那条御用小路,缓缓的驶向皇城之中的。英才殿门外,两侧各树有名为光明正大的两座牌坊。

今日的早朝也是格外的奇伟,英才殿门口几乎无立足之地,英才殿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这些都是朝廷命官所准备出来的。这些官员无非是好一个面子,都想着自己不能掉了架子。东阳王朝已经太平了十多年,关于许多事情也是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不成文的规矩,都是按照职位爵位的高低相互划分而来。职位越高者,马车的位置也就是越靠前。剩下也是有着渐行渐远,甚至于许多自视自己为清官的文武百官也是熟悉朝堂之事,干脆也就走路上朝,这样既可以减少自己在皇帝心中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在同行之间不伤和气。

在东阳城于外面的城池不同,这里是天子脚下,在京为官也是大不容易,那些一直负责一州之地的官员刚刚要进城的时候,早就换下了朴素的轿子,也是为了防止皇帝对他们的不满。

本来宽阔的朝堂之上,下面站着不下数千人,这样的壮阔阵容就连这座宽阔无比的殿堂也是稍微显得有些拥挤,不得不说,为人不同,做官也就不同。

平常大家伙上朝的人数较少,倒是不怎么看的出来,现在的林子一大了,到是什么鸟都有了,有着白发苍苍却始终没能迈过五品官职的天命老人,也有刚刚不惑之年却已经前程似锦的三品大员,更有还为而立之年凭借着自己的气韵攀上了皇帝的树枝,成为手握半部权柄的天之骄子。有地位超然的将军提督,也有身着淡黄色黄袍的皇亲国戚。

官员之间相互打趣的说道:“如果现在一群刺客突然杀入进来,就算是不伤及皇帝半根毫毛,就是这些大臣的损失,也足足可以叫东阳王朝回不过血来。”

还有人说:“如果将朝堂之上的这些官员的家产每十个人拿出一成的家产,那边就是一笔天大的财富。如果你能完完全全的认识出这些官员的面孔,那么祝贺你,你现在已经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以十三王爷秦玉松为首的王爷党,以首辅李敬城为首的首辅党,还有已刑部吏部为首居中调和的百官,这些都是明面之上的大致瓜分,这还不算这里相互联姻相互试探的各个皇子党,外戚党,以及那些手握重拳的提督党。

这些党派错跟复杂,有的已经根深蒂固深藏于水面之下像一条水中巨兽一样。有的因为得不到皇帝的恩旨已经日薄西山逐渐的失势失威。

如果说当官的不易,不易之处就在这里,在这座深到看不见底鱼龙混杂的大泥塘之中没有人可以说到能做到左右逢源,就算是那些天天与皇帝生活在一起的近臣都不行,就算是连皇帝的亲弟弟十三王也不行。

皇帝还未出现,朝贡还未开启,有资格一饱眼福的文武百官也是早早的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从入朝到现在浩浩荡荡的数千人没有一个人敢随便的出头,就是那些能够在多个圈子之中混迹的老泥鳅也是不敢。因为他们能感觉出来今天的总是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也有那些善于交谈者,也是屏气凝神,格外的安静,偶然有了一两种感悟也是只能和自己身边的同僚窃窃私语,小心翼翼的和自己的朋党吱声。

众官已经就位,有一些想表现自己的官员,天还没有亮,便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地方,坐了下来。朝天客栈的那辆马车还未进入英才殿,便见到了堪称为奇迹的英才殿,密密麻麻的轿子,就连空气都可以阻拦开来。轿子走的有些困难,即使是想见缝插针都做不到。

只能远远的靠着路边停了下来,在马车之上走下一名不符合礼制的年轻公子。与那些身着朝服的官员不同,年轻公子竟然身着一身铠甲,漆黑色的铠甲在这个初秋时分叫人看的不寒而栗。

皇宫的侍卫从来没有见着除了御林军统帅以外胆敢穿着铠甲上朝的,生怕这身铠甲会给自己惹上一些麻烦,正要准备阻拦,却在后面发现了三四个可能因为路上有一些拥堵从而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