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州的消息还算及时,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时差。
在他收到哥舒翰带着潼关上的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与叛军展开决战的时候,灵宝之战早已大响了。
战争极为惨烈,哥舒翰的部队几乎从一开始,就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叛军的伏击圈,对方则犹如猫捉耗子一般,将这位老将玩弄于股掌之上。
崔乾佑善于带兵打仗,占据险要,诱敌深入,然后断其退路,以求全歼唐军。
双方会战于灵宝西原。
崔乾佑本来在山谷外面设置了一小部分疑兵尝试把唐军引进山谷伏击,但这种低级的伎俩根本骗不过哥舒翰。
只是因为皇帝要求不得避战,哥舒翰也下达全军追击不得延误,就像是配合对方一样主动进入了包围圈。
唐军保持军阵进入了山谷之中。
崔乾佑将精兵都藏于阵后,只派出少数士卒,且布阵混乱,有疏有密,有前有后。
唐军将士见了,都笑叛军不会用兵。
哥舒翰看到叛军兵少,遂命令全军发起进攻。
王思礼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率众十万随后,哥舒翰自带兵三万在高丘督战。
等到唐军到达山谷中间的时候,崔乾佑的弩手大队们鱼贯而出,站在高耸的山脊上向下肆意地倾泻火力,唐军此时军阵被山峰和黄河夹在中间动弹不得。
双方刚一交战,叛军就大败而逃,唐军尾随追击,毫无防备。
见唐军进入狭道,叛军伏兵四起,自高地向唐军投掷滚木、石块,唐军大乱。
对方占据高地火力凶猛,己方拥挤狭窄无路可退,一时间唐军死伤惨重。
但是哥舒翰依然要求,全军前进,穿过山谷后侧绕上山与敌人决战,绝对不可避战。
然而等到唐军冒着漫天箭雨到达山谷尽头的时候,崔乾佑已经用一些装了粮草后点燃的战车和巨石树干把山谷一侧封死了,在此之上还有大批重装精锐步兵占据高点驱赶勉强杀过来的唐军。
由于道路狭窄,士卒挤作一团,根本无法施展,哥舒翰命人用马拉毡车为前队,去冲击叛军,想冲出一条路来。
崔乾佑见状,遂用几十辆草车阻住牛车,放火焚烧,并命士卒高声呐喊。
一时浓烟滚滚,唐军睁不开眼,只听四周喊杀声,以为叛军在烟火之中,于是召集弓箭手射击,直到天黑,箭已射尽,才发现根本没有叛军。
山谷的尽头,根本就出不去!
这时崔乾佑派出进行迂回的同罗骑兵在唐军背后发起了攻击,唐军腹背受敌,彻底溃败了。
此时,唐军向前无法推进,直接沿着强行爬上山会被已经占据高点的叛军重步兵击退,站在原地就会被高处的弩手射杀,跳进黄河只会淹死。
这已经不能叫做战争了,只能叫做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个时候,唐军唯一能选择的方法就是原路返回,丢下几千具尸体后与后方的十万新兵会合再做打算。
但是崔乾佑根本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叛军的精锐重骑兵绕路下山,沿着唐军走过来的方向,在背后对已经焦头烂额的唐朝官军发动了集群冲锋,彻底把这场大屠杀推向了最后一幕。
最后,前方的两万精锐唐官军被崔乾佑的骑兵步兵弓弩手围杀在山谷里,后方的十数万新兵看到这一幕,吓得四散奔逃。
正像哥舒翰一开始想的那样,这些新兵根本就没办法作为战力。
士卒们纷纷逃命,很多人淹死在黄河中。
叛军乘胜追击,唐军后军见前军战败,也纷纷逃往潼关。
潼关外有三道重壕,原是为了阻挡叛军,此时却成了唐军的死亡陷阱。
溃败的人马落入壕中,深达一丈的壕沟很快填满,死伤不计其数。逃入关中的唐军只有八千余人。
原本精兵良将固守的潼关,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只有数千人的孤城。
两天后,崔乾佑轻而易举的攻克了潼关。
潼关被破,安史之乱彻底失去控制。
灵宝之战,影响了双方对峙的格局,对大唐来说,影响深远。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哥舒翰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哥舒翰本人最后投降了叛军。
潼关在灵宝会战的两天后就落入了敌手,从潼关到长安沿途的守将和兵勇也如鸟兽散,河东、华阴、上洛、等郡纷纷弃城而逃。
自安禄山反叛之后,唐朝便恢复了从潼关到长安的烽火,每隔三十里高一烽台,每当夜幕降临,潼关放火一炬,站站传递,长安见此烽火,便知前线太平无事,因此称为“平安火”。
但到了潼关失守的这天晚上,夜空一片漆黑,平安火迟迟不至,皇帝恐惧万分,潼关破,长安陷落也就不远了。
这一战,唐军损失了二十万军队,中央军还剩下的部队基本被连锅端了。
自此之后,京城方向再也无力抵抗叛军的进攻,局势开始完全失控的向着深渊前进。
灵宝之战,是一场典型的,胜负之分的关键在战场之外的战役。
整个战争过程就像是一场戏剧一样,崔乾佑负责饰演那个以少胜多的主角,哥舒翰负责饰演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