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观声无言(1 / 2)

茅山掌教 萧莫愁 1065 字 2022-08-03

还未想的太明白,玉册上出现了第二页的内容。这等时候,我不敢多想,定睛凝神朝玉册上看去。

同样是金墨两色的字迹出现,只是比之刚刚的渝城张氏,金色字迹多了许多。“东乡蒋氏,自幼于家务农,别无所长,本分安良。育有二子一女,于同乡大户家作佃工以补家用,荒年曾窃主人家二斗米粮以活家人性命……”

到这里,都还是些平常之事。只是看得我极为心酸。刚刚的渝城张氏靠着祖辈余荫,还不知满足,十分贪婪。现在的蒋氏老农,不过一介贫苦,荒年被逼只得去盗主家的米粮。

沿着一点点往下看,看到一处地方,上面的金字颜色极浓,与其他金墨两色都有些许不同。好奇之下,我更为仔细的看上面的记述。

“逢家中地略有少余,遇外乡逃荒至此。逃荒者以家中所携破旧陶器欲换米粮。蒋氏体恤,以余粮换之。救得一户三口,后阖家忍饥……”

看到此处,我几乎要落下泪来。难怪以这么浓郁的金色记述。而且我若没记错的话,他的祈愿,仅仅只是遭霜晚些,免得今年收成太差。对于他来说,收成多寡便决定他家里一年能否果腹而已。

他甚至未求点富贵、田产,仅仅是祈求有个好收成?再看到后来,这蒋氏的经历极为普通,可以说大善之事,只有前面所说之事。而行之最恶,也不过是窃了主家的一点米粮,对于他们家是活命之资,而对于他的主家来说,可能只是一点锦上花。

玉册的末尾,不仅有“评述”二字。还有“筹计”两字,标了善行与恶行两部分,大概便是要我数出他的善恶之行数量。我数完后,在善行的部分写下数量,化作了金字。恶行的部分也写下数量,则化为墨字。

最后的评述,我提笔写道:“此人一生并无大恶,迫于生计而窃人钱粮。虽为盗,实属无奈。家有余力,则思济活他人性命。实在本性纯良。不光该准其愿,还应有额外嘉赏,方显善恶之报。”

写完,这一页消失了。我等待着像刚刚一样出来个声音。但是等了一会,声音没等来。倒是玉册上又开始显露新的字迹,显露的同时,我的耳边又传来祷告声。

“神灵保佑,我知错了。我不想死啊,求求神灵保佑我活下来,如果我能活下来,一定杀牛宰羊以还。”

声音极为恳切,祈愿声不可谓不虔诚,大概是心诚到了极点才会如此。

初听到他声音时,我已经心里一软,觉得不管他犯了什么错。既然有悔过之心,也是可以宽宥的。

不过我还没有看玉册的内容,因为我还没搞明白,为什么这一次就没有声音出来告诉我结果了?而是直接到了下一件事?

难道说,果然第一个评判是示范案例?那我以为老者是要给我解答什么果然是想多了?其实他真的只是偷个闲?

其实我现在做的老者本该做的事,只是决定这些人命运的一环而已?我落笔并呈报上去后,可能还有其他人在做不同的事,也在不停评述记录人的善恶功过。还有更高的神灵在依这些呈报进行判断,再决定是否满其愿求?

听了三个,求的神好像都不同。有求菩萨的,有求神灵的。是因为不在一处求取,还是说虽然在一间庙里,但许愿之人连拜的神灵是谁都不清楚?张口求就是?

心头的疑惑越来越多,但就像四周上下的无边黑暗虚寂一般,不会得到答案。我好像只需要根据他们的祈求和玉册上记录的善恶是非评述出来即可,至于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都不重要。

而且我又想到,我的每次心念暗动,求取祖师保佑时。是否真的也有人在听闻评述呢?我的每一点念求,其实祖师都能感应到?

“嗡嗡……”

玉笔忽然震颤起来,似乎在提醒我不要想的太久。我赶紧凝神下来,看着玉册上显示的内容。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玉册上,几乎全是大大的黑字,尤其有些墨色,已经浓到化不开。

“钦州杨氏,家中以农桑为业,习书数载。于家中游手好闲,为祸乡邻。多靠父母接济而活。归家途中,见一童女可爱,遂起念,害之。惧事露,杀而分之……”

看到此处,我心绪难平。握笔的手都有些抖。这个家伙犯下恶事,害死人家无辜的女孩,遭了王法,临将受死,还敢祈求神灵保佑自己?

忽然间,脑子里冒出两句话来“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以前读经时总是觉得不能完全领会怎么有人会做这等事?岂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若是不信鬼神也就罢了,既然信鬼神,就应该知道因果承负,报应不爽的道理。

怎么到了自己身上,作恶的时候生怕鬼神不知?看到自己报应了,生怕祈求的不虔诚?神灵不能知道自己的祈愿?

这样的人,我在评述中,当然没有好话,直接写道:“害残弱时,不恤他人弱小。害而后杀。又恐败落形迹,试图掩藏,丝毫无有悔改之心。现王法当头,求告神祇,怎不念当日行凶时也起一点善念?”

写完,这一页玉册也消失了。同样再没有任何回应,只是响起了新的祈祷声,玉册上又开始出现新的金字与墨字。

若说第三个人时,我还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