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倌人不一样。她们喜欢读闺怨诗,你却偏偏喜欢读律法。苏子姑娘,你何止是与倌人不一样,简直与全天下的女人都不一样。”
“闲来无事,随便看一下,不行吗?”
“行行行,可问题是你怎么会有这本旧版的《晟刑统》呢?”
“你管得了我吗?你若没什么其他事便出去吧!”琴苏子恼羞成怒道。
公羊师道赶忙双手举起,一副冤枉状,“好了好了,我不惹你生气了,好吗?”
琴苏子撅起嘴巴,将那本《晟刑统》叠放在书堆上,放得端端正正,与底下的书籍边角齐平。
公羊师道环顾这房间的一切,都是放得端端正正,有条不紊。
于是他又心生主意,将目光瞄向案桌的另一边。那又是一堆书。
公羊师道悄悄弹摆了一下最上面的书籍,让整摞端端正正的书就偏偏就那一本放得不端正。
当他回过头时,发现琴苏子正目光如炬地看着自己。
他忙畏惧地缩回了手。
琴苏子忙走过来,将那本书挪得端端正正,上下齐平。
随后,她狠狠地瞪了公羊师道一眼。
“公羊公子,”琴苏子没好气道,“你究竟来这里干什么的?”
“我,我来,”公羊师道支支吾吾,忽又灵机一动,“你既然看着《晟刑统》,我跟你说一个我们晟朝刑讼的故事吧。”
“前朝刑讼的故事?”琴苏子疑惑地瞥了一眼公羊师道的笑脸,“没兴趣。”
“没兴趣?那好吧,我走吧。可惜啊,那可是我大父告诉我的,说学律法之人必须得知道的案例呢。”
说罢,公羊师道站起来,大摇大摆地向房门走去。
“等一下。”琴苏子喊道,公羊师道得意一笑,“既然是案子,不是故事,倒可以听一听。公羊公子,请坐吧。”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公羊师道坐了下来,煞有其事道,“这是发生在英宗时期一个真实的案件,苏子姑娘可洗耳听好了。”
“话说英宗时期,太学府有一个律学博士,名唤做华钧才。这华钧才身份背景显赫,其不但和天子同宗室,还和那时的刑部尚书钟维康是姻亲。华钧才膝下有四个儿子,有两个都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有两个在外州郡供职。最小的儿子,叫华仁玥。他在昆州苏湖郡湖北县当县令。史书上说,这个县令,是华仁玥考取功名得来,并非沾了父荫祖德。然而其人在湖北县为官之时,酷虐赃污,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可谓是实实在在的贪官污吏。”
“当时八桓寺还没成立,能管制这些地方小官的,便只有上级官员。当时昆州州府提刑按察使司陈一彦为人正直,想彻查华仁玥。可昆州太守戴良碍于华钧才和钟维康的权势,一直无动于衷。陈一彦没有法子,只得越级向朝廷告发了华仁玥。你可知道,提刑按察使司是朝廷直接任命的,虽隶属于州府太守,但同时也是监司,有权直接向朝廷提出检举。
陈一彦告发华仁玥什么呢?大小罪名,共三十余项。其中罪名最严重的,就是以下三条:华仁玥在湖北县县令任上,滥用私刑,私自制作铁裹长枷等非法刑具,迫害犯人,平民张大军遭受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官家记录描述是‘脊骨曲跌,脚纽筋急,永为残疾’;又,华仁玥在任上一年多以来,强占民家女子数十人,糟蹋一番后或为奴婢,或卖作娼妓;又,无度使用官银,以致县衙亏官钱三万余两,地方财政奄奄一息。就此三罪其中一罪,足以令华仁玥乌纱不保,甚至是人头落地。
朝廷百官旋即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华钧才和钟维康为首,说断罪以证据为主。现在无证无剧,理应无罪释放。另一派,便是以都察院御史和谏官为主,说此案事关大晟司法公正,主张继续制勘,择官重查。他们说是因为案件而产生分歧,其实无非是朝廷党派之争。华钧才和钟维康的背后,是王朝七衙之一的太宰府,他们要借此案对付同为七衙之一的都察院。而除了方相寺之外,其他四衙都无可避免地卷入至纷争之中。”
“本来按照规矩,朝廷应该在苏湖郡设立制勘院,让陈一彦主持推勘调查。然而在华钧才避嫌的情况下,那个刑部尚书钟维康却上奏道,说陈一彦与华仁玥素来有隙,两人互有敌意,况且陈一彦是告状之人,由陈一彦主持推勘不合适。
英宗想了想也觉得甚是有理,于是直接让昆州太守戴良主持制勘院工作。他又为了安抚陈一彦,特派了钦差大臣,原礼部尚书董文卓到昆州监督,还责令华钧才和钟维康一律避嫌,不得干涉办案。
戴良是见风使舵之人,董文卓虽是正直可偏偏不是刑讼出身。两人审讯时,那个华仁玥是死不认罪,还让人去收买了人证,毁灭了物证。这让制勘的调查结果和陈一彦初始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也因为案情出入太大,董文卓不熟刑讼之事,戴良也怕得罪华钧才和钟维康,于是不敢贸然断罪,便只得上报朝廷,阐述诸情况。
然而当时的英宗过于年轻,并没有察觉到内斗的态势。他还是采取了中庸的决断。他解散了苏湖郡的制勘院,由七衙之一的大理寺专审此案。当时的大理寺卿恰恰又是太宰的学生,自然是